[实用新型]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无效
申请号: | 92219500.5 | 申请日: | 199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英;吴雄鹰;方吉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拖拉机厂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 |
代理公司: | 济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庆年 |
地址: | 27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拖拉机 制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式拖拉机制动毂,尤其涉及配用卧式发动机13.2千瓦以下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
目前,配用卧式发动机13.2千瓦以下轮式拖拉机的半轴与制动毂联接方法是靠单键,采用圆锥压紧配合的方式联接,即通过拧紧制动毂螺母,使半轴与制动毂的圆锥面配合后达到设计有效接触面积,并产生径向压紧力,利用此压紧力产生的摩擦力和单键来传递扭矩。这种结构对中心性较好,且传递扭矩也较大。但在制造中半轴与制动毂的圆锥配合面加工困难,难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其产生的摩擦力降低。当拖拉机的负荷增大或受到冲击负荷时,半轴与制动毂配合面间会产生相对运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单键传递扭矩的强度偏低,半轴和制动毂上键槽应力集中较大,造成半轴或制动毂在键槽处断裂,至使拖拉机不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改变原功能,且能解决半轴或制动毂断裂,传递扭矩大,性能可靠的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在原半轴和制动毂结构基础上,对半轴与制动毂的联接方式进行改进,其余部分保持原结构。也就是说,将半轴与制动毂联接的一端制成圆盘,在此圆盘上均布4至12个螺纹孔,对于13.2千瓦以下的轮式拖拉机而言,最佳值为6个螺纹孔。均布的螺纹孔,用于拧入双头螺栓的一端,制动毂相应半轴圆盘制成凹槽,在凹槽底平面上也均布位置和数目与半轴圆盘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光孔,所述的光孔用于穿接双头螺栓的另一端。利用半轴圆盘与制动毂凹槽相配合而对中。通过双头螺栓,用垫圈和螺母将半轴与制动毂联接成刚性一体。扭矩靠制动毂与半轴结合面的摩擦力来传递。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技术,不仅能克服原结构中半轴与制动毂会产生相对运动并使其在键槽处会发生断裂的现象,而且结构简单,强度高,传递扭矩大而可靠,易于加工和安装。经平均负荷系数58.5条件下500小时可靠性对比试验表明,采用现有技术的轮式拖拉机在半轴和制动毂键槽处出现裂纹,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技术的对比样车,半轴和制动毂状况良好。
附图是符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式拖拉机半轴制动毂主题思想的示意图。
1~半轴 2~制动毂 3~双头螺栓 4~螺母
5~垫圈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
半轴(1)的一端与半轴齿轮联接,另一端即圆盘端与制动毂(2)联接,用于传递扭矩。制动毂(2)的内端与半轴(1)联接,制动毂(2)的外端与驱动轮联接,用于传递扭矩带动驱动轮旋转及制动。半轴(1)的圆盘上均布4至12个螺纹孔,对于13.2千瓦以下的采用卧式发动机的轮式拖拉机而言,最好均布6个螺纹孔。双头螺栓(3)的一端拧紧在半轴(1)圆盘上的螺纹孔中,另一端穿过制动毂(2)上相应的光孔,用垫圈(5)和螺母(4)拧紧固定,使制动毂(2)和半轴(1)联接为一体,并使制动毂(2)和半轴(1)的结合面上产生摩擦力以传递扭矩。这里将制动毂(2)和半轴(1)联接为一体的联接件是双头螺栓(3),如果将所述的螺纹孔改作光孔,与制动毂(2)上的光孔对应相同,采用专用单头螺栓,用垫圈(5)和螺母(4)拧紧固定,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拖拉机厂,未经山东拖拉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9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马车
- 下一篇:带保护装置的霓虹灯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