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水套盘管式型煤炉无效
申请号: | 92219543.9 | 申请日: | 199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沛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洋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兴茂 |
地址: | 266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水套盘管式型 煤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水套盘管式型煤炉,属于烧固体燃料的炉灶,主要用于家庭烧水、做饭和冬季取暖。
在已有技术中家用型煤炉种类繁多,如简单水套式、炉膛水套加烟道水套式、翻火型、憋火型等,其中较好的是炉膛水套连接烟囱水套炉体上加活动增热器的型煤炉,它热效率较高,但它吸热面积小,散热面积大,出水温度不高,封火后室内保温不好,两个水套焊接较难,大都是固定炉条,不易换烧多种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吸热面积大,保温性能好,易更换炉芯,适于烧多种煤,既可烧水做饭,又可供安装暖气取暖,且在封火后室内仍能保温的,双水套盘管式型煤炉。
根据传热强化原理和对家用采暖炉的要求,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以公知的炉膛水套连接烟囱水套且炉体上加活动增热器的型煤炉为基础加以改造而成,即改原来炉膛水套连接烟囱水套为装于炉体内的内外双层水套且内外水套由连接管连通,同时在内外水套之间的烟道内加装盘管;改原来采暖、炊事切换结构,为圆台形炉圈和与之重叠的活动封火圈相配合;改原来固定炉底固定炉条为活动式炉底,放置式炉条和炉芯并在炉芯顶部外侧装隔灰板,从而实现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水套盘管式型煤炉,除保留相类似的公知的型煤炉中的灰斗、保温填料、进水管、出水管、出烟口、炉条、炉芯、炉体和炉圈以外,还由隔灰环板、内外水套、盘管、隔热炉盖、内外水套连接管、圆台形炉圈和活动封火圈构成,且上述的灰斗为抽屉式的,炉底是活动式的,由螺杆固定于上述的炉体下部,其内装上述的抽屉式灰斗,其中央放置上述的炉条和炉芯,该炉芯下部由保温填料如珍珠岩拌少量黄泥来固定,其顶端外侧装上述的隔灰环板;上述的外水套置于上述的炉体内,其底部接上述的伸出炉体外的进水管,其顶部接上述的伸出炉体外的出水管,该外水套和上述的炉体之间亦填保温填料如珍珠岩拌木粉;上述的内水套装于上述的炉芯的上方,其上部由内外水套连接管与上述的外水套连通,该内水套的内圈为内烟道,其顶端盖一直径比大号型煤的直径稍大的上述的隔热炉盖;上述的内外水套之间为环形外烟道,在该外烟道内装有上述的盘管,该外烟道末端装上述的圆台形炉圈和与其重叠的上述的活动封火圈。上述的装于外烟道内的盘管,分内外两层,呈正三角形交错排列,它们旋向相同,间距相等,水平倾角均为5°~10°,其两端分别弯曲约90°~110°后与上述的内外水套连通。上述的圆台形炉圈和与之重叠的活动封火圈,沿同一个圆周,均布相同数量,相同直径,同一圆心的出烟孔8~10个。转动上述的活动封火圈可调节火焰大小,稍留缝隙即可封火;揭起上述的活动封火圈和圆台形炉圈可清除上述的外烟道内的积灰。炊事时转动上述的活动封火圈堵死上述的圆台形炉圈上的出烟孔并揭开上述的隔热炉盖,即有强火焰通过上述的内烟道直烧锅底。
本实用新型的实出优点是:内外水套和盘管均为受热面,因此其吸热面积比现有同类型煤炉增加一倍;高温烟气流往外烟道横向冲刷盘管,加大了对气流的扰动,加快了烟气流速,增大了传热系数,提高了换热效果;外水套外侧填有保温材料,封火圈设在外烟道末端,吸热部份全在高温状态下无散热部位,封火后室内仍能保温;圆台形炉圈和活动封火圈配合可调节火焰大小,控制燃烧速度,节约燃料;若要做饭烧水,只需转动封火圈,堵死外烟道、打开隔热炉盖即可,操作方便;采用活动炉底便于更换炉芯和炉条,能燃用多种型煤或散煤,一炉多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之一整体结构纵剖正视示意图,图中1灰斗,2固定炉底用的螺杆,3保温填料,4进水管,5内烟道,6隔灰环板,7环形外烟道,8内水套,9出水管,10出烟口,11炉条,12活动式炉底,13炉芯,14外水套,15炉体,16和17盘管,18隔热炉盖,19内外水套连接管,20圆台形炉圈,21活动封火圈,22炉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沛,未经王泽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95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