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台式砂带磨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20010.6 | 申请日: | 199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杨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9/04 | 分类号: | B24D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荣清 |
地址: | 63004***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式 磨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是一种适于台线张拉系统对予应力钢筋拉力的控制装置——予应力钢筋拉力调控器。
现有技术其结构如附图2所示。它是由电气控制器和液压控制器二部分组成,其中电气控制器部分有电磁铁1,它的一端与继电器2、三位四通阀换向按钮7和三位四通阀仃止按钮6串接,另一端与接触器3、电机仃止按钮4、电机起动按钮5串接,液压控制器主要有油缸18,油缸通过可调式节流阀9与三位四通阀14的一端和压力表22相接,油缸内的活塞杆与张拉梁21相接,张拉梁与8根钢筋相接,油缸内分有杆腔和无杆腔,它们分别设在油缸内的活塞二端,三拉四通阀14的另一端与安全阀8、油泵10相接,安全阀8的另一端与油箱13相接。电机与油泵相接。这种结构其使用后果是每根钢筋受力不等,钢筋放松后合力不能通过予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心,构件在投入使用前便受到偏心压力和弯矩影响构件的质量及使用效果,其不均匀度可高达12%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保证予应力钢筋在张拉过程中,不论钢筋原有长度是否相等,横截面积及弹模是否完全相等,均可使各钢筋受力基本相等,并且其不均匀度降至2.4%-4.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结构为附图1所示。它由电气控制器(采用上述已有技术)和液压控制器二部分组成,液压控制器部分设有与每根钢筋对应设置的油缸和三位四通阀,每个油缸与对应的三位四通阀是相接的,每个油缸内有一个活塞杆,每个活塞杆与对应的钢筋相接,每个油缸内分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和无杆腔是在活塞的两端,活塞与活塞杆是连成一体的,每个油缸对应设有一个压力表,其压力表的输入端与压力油路相接,可调式节流阀的一端接油泵及各个三位四通阀,另一端与油箱相接,各个油缸内的有杆腔相互间是连通的。电机是与油泵相接的。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1是电磁铁,三个三位四通阀各2只,2是继电器,3是接触器,4是电机停止按钮,5是电机起动按钮,6是三位四通阀停止按钮,7是三位四通阀换向按钮,8是安全阀(超过设计油压自动卸荷),9是可调式节流阀(调速、卸荷),10是油泵,11是电机,12是滤油器,13是油箱,14是三位四通阀(换向之用),15是油缸无杆腔,16是油缸有杆腔,17是钢筋,18是油缸,19是活塞杆,20是固定在地基上的支墩,21是张拉梁,22是压力表,23是压力油路,上述8-23是液压控制部分,1-7是属电气控制部分。
下面结合附图1给出正常张拉情况下可保持各根钢筋受到相等的拉力以及若有个别油缸漏油可单独对此油缸补油(补油即补充压力),最终使各根钢筋受到相等的拉力的实施例。
A、正常张力:
按下按钮7,三位四通阀中位处于附图1所示位置,按下按钮5,油泵10工作,压力油液循箭头方向进入油缸有杆腔16,活塞杆19后移,与此同时各钢筋在相等的压力F作用下逐渐伸长至压力油液达到设计值为止。说明:钢筋张拉到位后予以锁锭,不使其回缩,然后浇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再打开锁锭放松钢筋,此时混凝土受到予应力钢筋压力称为予应力混凝土,其成品包括予应力混凝土桩,板梁等各种不相同结构,上述说明以桩为例。
B、补压
当钢筋锁锭后,若发现某根钢筋相应的油缸上的压力表读数下浮,应对油缸进行补压,将其他油缸相应的三位四通阀中位油口封闭(按下按钮6)再按某油缸四通阀按钮7,即可使压力表22读数回升至设计值,从而达到补压的目的。
总之,使用本发明可在张拉过程中,不论各钢筋原有长度是否相等,横截面积A及弹模是否完全相等,均可使各钢筋受力基本相等,不均匀度降至2.4%至4.2%,从根本上解决了同类产品生产的予应力构件在投入使用前就存在的偏心压力及弯矩的缺陷,从而保证了构件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0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