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装垃圾桶无效
申请号: | 92220334.2 | 申请日: | 1992-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何联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联泉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装 垃圾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装垃圾桶。
现代生活产生大量的垃圾,一般家庭都是先把垃圾存放在家里的垃圾桶或垃圾袋内,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送到公共垃圾堆去,但家用的垃圾桶往往没有盖子,单用垃圾袋也有所不便,中国专利92年6月曾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垃圾桶”(申请号为902300191),其盖子可以兼做撮箕,垃圾桶内的弹簧夹子还可以固定垃圾袋,初步解决了家庭内垃圾的存放及袋装化问题。但由于该垃圾桶的上端是一个倾斜的开口,致使当采用塑料制造垃圾桶时,模具的复杂程度增加,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桶内采用弹簧夹子固定垃圾袋,故将垃圾袋张开并固定也比较费时,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垃圾桶,它既能作为一个普通的垃圾桶用于盛放垃圾,其盖子又能兼做撮箕,垃圾桶内还能固定垃圾袋,便于实现垃圾袋装化,同时,结构也比较简单,张开垃圾袋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实用新型有一个上、中、下三段构成的桶主体,上段为较粗的中空四棱柱形,下段为较细的中空四棱柱形,中段为过渡的中空四棱锥形。在主体上段的上端有一个朝上而水平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在开口的至少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凸台。在桶主体内腔中,中段和下段的连接处,有一对(或数对)向上的板状凸起物。该凸起物的下端与桶壁相连接,四周与桶壁有一定间距。在桶主体上端的开口的上面盖着一个盖子,盖子的形状如一个倒扣的斗。盖子的盖顶为矩形,沿盖顶四周均有向下方突出的侧壁。其中,后壁较其它三面的侧壁要长,为垂直向下的矩形,前壁为倾斜向前下方的矩形,左、右二侧壁为垂直向下的梯形。在左、右二侧壁及后壁下端均有向盖子外面凸起的边沿,该边沿在靠近与前壁连接处左右各有一个矩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和原来普通的垃圾桶相比,其盖子取下来可以兼做撮箕,除了使用户节省一个撮箕及原来存放撮箕的空间外,还可以防止滋生苍蝇和发出异味。由于在桶内壁上有向上的板状凸起物,所以可以将垃圾袋张开后绷在该板状凸起物上,当垃圾装满后,取下并取出垃圾袋都较为方便,容易实现垃圾袋装化。由于结构简单,所以该垃圾桶易于制造和不易损坏。当然,这个垃圾桶在不绷垃圾袋时,仍然具备普通垃圾桶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垃圾桶剖视图,它反映的是盖子盖在桶主体上面时的情形。图2、图3、图4分别是桶主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图5、图6、图7则分别是桶盖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垃圾桶的细节及其工作情况。
该垃圾桶包括一个由上、中、下三段构成的桶主体(1),上段(2)为较粗的中空四棱柱形,下段(3)为较细的中空四棱柱形,中段(4)为过渡的中空四棱锥形。在主体(1)上段(2)的上端有一个朝上而水平的开口(5),开口(5)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在开口(5)的至少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凸台(6)。在桶主体(1)内腔中,中段(4)和下段(3)的连接处,有一对(或数对)向上的板状凸起物(7),该凸起物(7)的下端与桶壁相连接,其四周与桶壁有一定间距。在桶主体(1)上端的开口(5)的上面盖着一个盖子(8),盖子(8)的形状如一个倒扣的斗。盖子(8)的盖项(9)为矩形,沿盖顶四周均有向下方突出的侧壁。其中,后壁(10)较其它三面的侧壁要长,为垂直向下的矩形,前壁(11)为倾斜向前下方的矩形,左、右侧壁(12)均为垂直向下的梯形。在左、右二侧壁(12)的下端及后壁(10)的接近下端处有向盖子(8)外面凸出的边沿(13),该边沿(13)在靠近与前壁(11)连接处左右各有一个矩形的缺口(14)。
当将盖子(8)从垃圾桶主体(1)上面拿开,它就可以作为一个撮箕使用,用于收集垃圾。若将一个塑料垃圾袋(图中未画出)放入桶主体(1),张开绷在桶内的板状凸起物(7)上,就便于实现垃圾的袋装化。将盖子(8)盖在桶主体(1)上,将盖子(8)前端边沿处的两个缺口(14)分别对正桶主体(1)上端开口(5)两角上的凸台(6),将盖子(8)较长的后壁(10)插入桶主体(1)上端的开口(5),并向下压即可将盖子(8)盖合在桶主体(1)上,成为一个盖得很严实的垃圾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联泉,未经何联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0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