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识别型多功能安全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0765.8 | 申请日: | 199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钰祥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多功能 安全 报警器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经过改进的报警器,特别是一种具有识别控制功能的多路报警装置。
一般门和窗的防撬报警装置,主要由红外(光)信号发射器、接收器、触发器和报警开关等构成。当贼人企图通过撬窗或撬门入室时,接收器因光信号的传送通路被人体或物体的阻挡而使输出状态发生改变,故触发器翻转、报警器发声。但由于接收器对贼人、主人和动物的反应信号没有识别和控制功能,所以有时就会发生所谓“误报警”现象,这就大大影响了报警器的可靠性。
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有二种,一种是用触摸电路(触摸体与锁壳相通)取代光信号发射器并增加一级延迟器,当贼人用钢丝等作案工具来开锁或撬锁时,只要过半分钟(一般作案时间大于半分钟),报警器就开始发声。而主人由于使用原配钥匙,故可从容地在不到半分钟内将锁打开,进门后再立刻去关掉门后的电源开关,这样报警器就不会发声。但要在这限定的不到半分钟内完成二个规定的程序动作,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也不能排除主人开门外出和开门迎客时,由于操作程序变化和“一时疏忽”而发生“乱报警”的可能性。
另一种做法是把报警器集中装在一个特制的大锁壳内,利用锁把与保险舌之间的相关机械动作来控制触发信号和电源开关的通断。即大门关闭时,因保险舌受压缩而迫使锁壳内的一个特制触点开关断开,同时又通过锁把一个特定位置使另一触点与电源接通。当贼人撬门时,因保险舌被弹开一段(至少需4mm)距离而使上述触点开关闭合,所以触发电路触发、报警器发声。反之当主人用钥匙开门或从室内开门时,因锁把位置移动,使得电源机械触点(开关)分离,故报警器不会发声,这就有效地消除了报警器的“误报警”问题。但由于这种一体化的装置缺乏独立设置电源开关的条件,仅仅依靠锁把在某一特定的点接触位置来实现电源的通或断,所以只要锁把发生那怕是一点微小移位,就导致报警声即刻停止或完全失效。此外也不能完全排除贼人通过撬开排气窗或其它门窗入室而使报警器不起作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多功能安全报警器,它不仅能可靠地识别和控制主人与贼人的反应信号、而且还可同时满足多个门窗的防撬报警需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电路原理来实现的,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结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本线路图。
图3为图2中门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外观结构和脚码引线示意图。
参照图1,在门铃通路A中,按钮开关AN、音乐集成块(1)、放大器(2)与电源相串接。开关不按,电源不通,耗电为零。反之当开关AN按下时,电源接通,音乐集成块(1)和放大器(2)获电,扬声器Y发出“叮咚”之声。同理,在报警通路B中,由于可控开关(3)、报警集成块(4)、放大器(5)和电源也是串联组合,故当报警点无异常时(磁控开关WP闭合)可控硅开关可靠截止,电源不通,工作电流基本为零(样机实测<5μA,可予忽略)。反之如果有窃贼撬门窗,则因按装在门窗上的磁控开关WP移位(断开)而导致可控硅开关(3)触发,使报警集成块(4)和放大器(5)得电工作,扬声器便发出紧急持续的报警声。又由于可控开关具有自锁持性,所以一旦触发报警,不论窃贼用何法均不能阻止报警,只有主人将报警开关(见图2)关断,报警声才停止。
识别器(6)由保险门锁内的特制开关(见图2、3)和有关部件组成,它的作用有二个:一是消除门铃和报警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详见后述);二是识别贼人和自家人。其简单工作原理是:当主人或自家人去开门时,利用门锁把手的习惯转动使特制开关强行将可控开关(3)保持截止状态不变,因此开门(WP移位)后,一般不会触发报警。如果贼人闯门或撬门锁,则由于保险门锁开关的特殊位置和贼人无法接触到门后的把手等原因,必定是一触即发。即使是贼人进入大门后接合转动把手也毫无作用,因为可控开关(3)一旦触发,所有控制线路均失去作用。唯有主人才能使它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钰祥,未经杨钰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0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