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上行走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1107.8 | 申请日: | 199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段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仁山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吕宏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上 行走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上行走器,属于水上运动及娱乐器具。
目前,水上运动及娱乐的器具已有多种多样,但对于水上行走器这类的器具因技术不完善、安全性差等原因,还没能推广使用。在众多有关的专利申请中,一些水上行走器具还要靠行水手杖才能在水面行进,且大都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于推广使用。中国专利90221761.5公开了一种“浮力行走靴”,是在两层结构中充有气体,并配有行水手杖来保持平衡及行进。由于其在设计构思上靴体与水的接触面太小,仍然需要行水手杖来辅助,所以在水中的平衡及浮力均显不足,安全平稳性仍成问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重心较低、结构简单、不需要行水手杖即可在水面保持平衡并能行进的水上行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对大浮板的两端均通过可弯拆的活动连杆活轴连接,大浮板长度的二分之一处设有脚孔,在大浮板下面通过伸缩套及吊带连接一设有空腔的小浮板。防水套及伸缩套均由柔性防水材料加弹性圈制成,防水套上口为松紧口,防水套及伸缩套分别与大浮板固定,伸缩套的下口固定在小浮板上。吊带的两端分别与大浮板及小浮板固定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一描述。
参见图1,大浮板2及小浮板8均由轻质闭孔型泡沫塑料中加网状筋10制成,大浮板2的两端均通过可弯拆的连杆1活轴连接,并在大浮板2长度的二分之一处留有脚孔3。参见图2,在大浮板2下面通过伸缩套5和吊带7连接一中间设有可放入人脚的空腔6。防水套4位于大浮板2的上面,防水套4上口为松紧口。防水套4及伸缩套5均由柔性防水材料如塑料或橡胶等加弹性圈9构成,并且分别固定在大浮板2上脚孔3的上、下面。由帆布带或尼龙带等制成的吊带7固定连接在大浮板2与小浮板8之间,以增加小浮板8和伸缩套5的承载能力。
使用者可将两脚从防水套4、脚孔3及伸缩套5伸入到设在小浮板8的空腔6内,而防水套4的松紧口则束扎在小腿部,以防止水淹入。由于采用大浮板2与小浮板8的双层结构,使重心降低,稳定性好,人体的大部分重力则通过吊带7传递到大浮板2上。当使用者抬起一脚时,吊带7松驰,伸缩套5回缩,而大浮板2则始终保持与水面接触,此时重心移到另一只脚。而由于两层浮板2之间连接的连杆1的作用,可使两大浮板2在分别受力时保持平衡,且通过连杆1与大浮板2的活轴连接,足可满足两大浮板2在水面的交替行进而不会倾履。防水套4与伸缩套5上加装的弹性圈9能保持各自的形状,既可防止水下压力将其压瘪,又可增加各自的强度。在大浮板2的脚孔3内圆周面最好加装柔性垫,以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不致出现碰腿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下两层浮板及连杆结构,使重心降低,在两脚分别用力时可保持两大浮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不用行水手杖也可顺利地在水面行走,并可消除使用者担心掉入水中的恐惧感,安全性高。该水上行走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在公园、游乐场、海滨等场合作为水上运动或娱乐的器具,也可为一些水上作业提供方便的行进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仁山,未经段仁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