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式油灶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1253.8 | 申请日: | 199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许连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上海公司;许连根 |
主分类号: | F24C5/12 | 分类号: | F2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式 燃烧 | ||
本实作新型涉及用柴油为燃料的燃油灶的燃烧器。
目前市场上用柴油为燃料的燃油灶,如QHZ型(上海四0工厂生产)、SQL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生产)等型油灶有的需要有压缩空气或压力贮油罐,有的燃烧器需有结构精细的喷咀、油气喷头,有的还需配备特别的密封式交流电机。燃油要求有一定的压力,需要滤油器,总之存在着灶结构复杂、附件多、燃油喷头容易堵塞、维修、保养麻烦等缺点,给使用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一件结构简单的燃油燃烧器代替QHZ型、SQL型等油灶多种结构复杂的喷咀、油气喷头,省去压缩空气、压力贮油罐等附加设备,使燃油空气充分混和、气化,从而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方案是:设计了一种旋风式油灶燃烧器(简称旋风式燃烧器)。旋风式燃烧器将普通风机产生的风,转换成强烈旋转的气流,其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这股强烈旋转气流冲击、粉碎从油管中自然流入的燃油,并将其细化;细化后的燃油又在火焰中被加温汽化;其二与被细化、汽化的燃油充分混和,使燃油燃烧完全;其三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盆状火矩,充满整个炉膛,使受热器均匀受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 实施例双眼油灶的结构图
图2 旋风式油灶燃烧器的结构图
图1中所示实施例双眼油灶中,(4)是产生风源的风机,与旋风式燃烧器(11)的进风管(3)相连。风量由风门开关调节,燃油输油管(6)通过针形阀(7)控制,滴入油杯(8),然后燃油沿着燃烧器进油管(5)进入旋风式燃烧器(11)内。
图2中,从鼓风机来的风,经过进风管(3)进入燃烧器外壳(13)与内胆(15)之间空间,然后通过内胆(15)上半部呈上口小下口大圆锥体和下半部呈上口大下口小园锥体的沿圆周切线方向开出的进风口,在燃烧室(18)里形成强烈旋转的气流,其中在燃烧室里圆锥状底部的气流被二片档风板(14)阻挡,吹向中心,冲碎从燃油咀(16)流出的燃油,细化的燃油又与燃烧室里的气流充分混和,从而使燃烧完全。当燃油过量,可以从溢流管(2)流出。
油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见图1),在风机关闭情况下,开启针形阀(7)少许燃油在燃烧器(11)内,手动点燃燃油,预热2-3分钟,然后开启风机,逐渐加大风量,火焰越来越旺,燃烧室内温度越来越高,被气流细化与空气混和的燃油,在高温下,又被加热、汽化成油汽。这样的过程连续不断地发生、进行,在燃油灶的炉膛(10)内,产生1600℃的盆状火焰。用耐火材料制成油灶炉膛(10)四周,开有3-5个烟气口(9),烟气在夹层烟道内汇总排出烟囱,这样就使火焰均匀分布在炉膛内,保证受热容器均匀受热。
使用旋风式燃烧器油灶与其它型式的油灶相比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燃烧器结构简单(具体结构见图2)无运动部件,加工制造比其它型号油灶的喷咀、油气喷头容易,不需要耐高温材料制成的稳火圈,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
2.附属设备少,只需一台风机,功率在40-90W即可工作,风量可调,省去了压缩机、密封交流电机、储气罐及压力油罐。
3.炉温高。用光学测温仪测得燃烧器产生的火炬温度高达1600℃,火焰呈盆状。在大海航行的船舶上不会产生火焰偏斜现象,可满足炒、炸、烘烤、熏闷等多种烹调的需要。
4.热效率高节约燃油。实际使用表明,加热同量的水,QHZ型汽化灶需11分钟,旋风式燃烧器油灶只需6分钟。
5.不易堵塞。采用自然压力下滴油方式供油,出油孔的直径是汽化油灶喷油头的100多倍。可使用劣质燃油。
6.使用范围大。同样一台旋风式燃油器,供餐人数,可从10人到1000人。例如:只有6-7人的港作船到有1000多名旅客的大客轮。
7.寿命长。旋转气流在燃烧器内胆壁形成一层冷空气层,将燃烧器与高温火焰隔开,降低内胆壁层的温度,从而延长了燃烧器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燃料供应上海公司;许连根,未经中国船舶燃料供应上海公司;许连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