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视弱视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92221346.1 | 申请日: | 199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允强;沈树滋;张赋秋;徐伯贤;张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树滋;陈允强;张赋秋;徐伯贤;张真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坚,林亮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视 弱视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治疗保健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通过程序控制的光学系统来诱导假性近视和弱视按一定的治疗规程锻炼睫状肌和眼外肌,达到消除疲劳、解除痉挛,恢复晶状体调节能力,提高视力的仪器。
目前近视患者使用的近视治疗仪,一般用单目或体视放大镜将图片成象在不同的距离上,患者透过放大镜观察到的图象虽有远近变化,但始终只是拍摄图片时所取的透视角,不能获得足够的调节信息使眼睛的睫状肌充分运动,同时还缺乏眼球其他部位得到活动和放松的功能,故疗效欠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组光轴相互平行的变倍变焦光学系统,同步改变角放大率和成象距离,即景象透视角和距离同时变化,增强景物远近移动的感觉,由此可获得足够的信息使得眼睛睫状肌收缩和放松,同时还可引导眼球跟随转动,使眼外肌也得到锻炼的一种近视弱视治疗仪。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壳体内设置两组变倍望远系统,两组光轴相互平行,壳体前端两侧设物镜,后端两侧设目镜,中间设变焦变倍光组并可沿与光轴平行的导轨前后方向移动,壳体内设马达并连接减速齿轮组,齿轮组与平行于光轴的螺杆连接,螺杆中间由螺母连接变焦变倍光组,螺杆另一端分别设置光阀推动板、光阀遥杆、光阀扭簧和两剪状光阀,且固定于固定板,固定板两侧设透光孔,固定板的另一侧面两透光孔的上、下和左右各设置发光二极管。壳体内设电池组,前方设限位开关,壳体外侧设电源开关和主控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根据图1所示,壳体17内设置两组由物镜5,变焦变倍光组10和目镜16组成的变倍望远系统,两组光轴互相平行,壳体17前端两侧设物镜5,后端两侧设目镜16,中间设变焦变倍光组10并可沿与光轴平行的导轨7前后方向移动,壳体17内设微型马达3并连接减速齿轮组4,齿轮组4与平行于光轴的螺杆8连接,螺杆8中间由螺母9连接变焦变倍光组10,螺杆8另一端分别设置光阀推动板11、光阀遥杆12、光阀扭簧13和两剪状光阀14,且固定于固定板18,固定板18两侧设透光孔19,固定板18的另一侧两透光孔19的上下和左右各设置发光二极管15、壳体17内设电池组6,前方设限位开关,壳体17外侧设电源开关2和主控线路板1。
使用时按下电源开关2接通电源启动微型马达3带动齿轮组4驱动螺杆8旋转,使固定在变焦变倍组10上面的螺母9带动并沿光轴平移,使用者双眼靠近目镜16,透过物镜5注视5米外景物,随变焦变倍光组10移动,可以看景物成象距离在无限远至明视距离250毫米范围内连续变化,望远角放大率同步变化,加强景物远近移动的感觉,从而诱导睫状肌作充分的收缩、放松调节运动。当变焦变倍光组10移向物镜5直至接触限位开关,则马达了即自动反转,变焦变倍光组10返回,光组10碰到光阀推动板11,则推动板11摆动,带动光阀摇杆12作逆时针方向偏转,此时两剪状光阀14闭合遮盖透光孔9即遮断光路,同时也截断微型马达3的电源,接着固定板18的另一侧两透光孔19的上下和左右各设置的发光二极管15以上、下左右次序轮发光,引导眼球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转动,锻炼眼外肌并使睫状肌得以松弛。
关于发光二极管轮番点亮,接通马达电源,驱动变焦变倍光组10,再次向前平移,周而复始执行直至电源开关2切断总电源为止均以主控线路板1中的集成电路控制自动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树滋;陈允强;张赋秋;徐伯贤;张真,未经沈树滋;陈允强;张赋秋;徐伯贤;张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截头楔形或锥形字丁的戳头
- 下一篇:多用美格铝张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