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充料止滴装置的冰棒充填机无效
申请号: | 92221485.9 | 申请日: | 199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堂 |
主分类号: | A23G9/26 | 分类号: | A23G9/26;A23G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桂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充料止滴 装置 冰棒 充填 | ||
一种带充料止滴装置的冰棒充填机,涉及冰冻甜食制造机械。
现有的冰棒充填机虽替代了冰棒充填的手工操作,令冰棒充填的过程大大加快,并提高了卫生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不少不完善处:如图1所示,冰棒充填机推送管10、L型阀体12均藉由微动开关16、17、18依序动作,首先将调拌完成具稠度的冰料倒入料斗1内,开启电源开始充料,先由空压缸带动抽送杆11将物料自料斗1经L型阀体12吸入于推送管10内,随即L型阀体12向下做90度的转动,令其两端的出入口与推送管10、输管13衔接,接着抽送杆11向前推送,将推送管101物料压出,经L型阀体12、输送管13,并注入于预置的冰棒成型盒内。其中输送管13于每次注料后均有持续滴流物料的情况,其原因在于该输送管13出料口19端的R段102呈圆弧状,而导致物料受地心引力自重的双重影响而无法随抽送样11的停止而停止,使物料持续滴落,并得待在R段102内的物料落尽方行停止,由此引起的麻烦是:
1.等待物料滴落停止后,再更换其它冰棒成型盒进行注料,依实际操作计算获得,在等候物料缓慢滴落的时间与正常程序的充填时间相近(物料稠度较高时,滴落的时间更为缓慢),因此在每一注料的程序中,无形增加了一倍以上的时间,极其费时。
2.充填量不均,卫生欠佳,操作人员有时为加快冰棒生产速度在冰棒已成型完毕,但物料尚在滴落时,即迅速抽离冰棒的成型盒更换新成型盒,因而使物料滴落地面或机体上,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由于更换成型盒速度不一,易导致物料充填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种生产过程可阻止物料滴漏的冰棒充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冰棒充填机包括机体、置于其上的料斗、位于其前方的导轨,冰棒成型盒置放在导轨上,导轨的上方为一∏形架,上置一组止滴装置,该止滴装置分别由空压缸、空心管、止料杆、L型钢组成,其中空心管排列固定穿通于上下两L型钢上,止料杆则藉螺丝排列固定于另一L型钢上,且正可插入于每一空心管中,空压缸设于止料杆的L型钢中央上方,空压缸的伸缩杆螺固于L型钢的中央处,在止料杆的L型钢两侧各螺设凸出有一限止杆,以限制料杆上升的高度免于脱离空心管,空心管组的上下L型钢系藉若干螺丝螺固于机体上,空心管及止料杆呈成对设置;且于每一空心管的腰部延设有一套接管与充填机的送料管相接,送料管则延接于阀体上,该阀体上接料斗,侧接若干舆空心管相对数之抽送管,每一抽送管内均穿设有抽送杆,每一抽送杆再螺接于一横钢片上再由一空压缸同步带动抽送。其中前述的阀体内挖设连通料斗、抽送管、和送料管的三个孔,且于中心内装置有一转换阀,该转换阀上挖有通料沟,并于转换阀一侧端设有带动杆,此带动杆由另一空压缸作动使转换阀转动。又前述之每一空压缸均由微动开关控制。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注料更换快速,比习用充填机快2~3倍,效率高又省时。
2.充填于冰棒成型盒之物料每回均等,品质等量一致。
3.物料不滴落且本装置可随即拆解清洗,可保品质及机体之卫生及清洁。
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已有冰棒充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换阀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滴装置的正视图
实施例,于冰棒充填机主体29上设有料斗8,包括机体和位于其上部的料斗8、与料斗8相接的送料管5、冰棒成型盒14,前方有一置放导轨27、27’,可置放冰棒成型盒14,于置放导轨27、27’上方之∏型架28上设置一组止滴装置3,该止滴装置3由若干空心管31及若干止料杆23、空压缸2为主要构件,其中空心管31之腰部延设有套接管34,若干空心管31,则排列固定于L型钢25、25’上并且是穿通的。而且于每一空心管的腰部延设有一套接管与充填机的送料管相接,空压缸2的空压杆20下端则螺设有另一L型钢26,在该L型钢26上又分别以螺丝22螺接有舆空心管31相对数之止料杆23,且于两侧各螺设一限制杆24、24’,其中止料杆23之直径略小于空心管31之内径而得使止料杆23上下升动其间,而其动力则由空压杆2所控制且由限制杆24、24’限制止料杆23上升之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堂,未经李明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4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