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碗机无效
申请号: | 92221881.1 | 申请日: | 199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2 |
发明(设计)人: | 熊邦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邦炎 |
主分类号: | A47L15/14 | 分类号: | A47L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碗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碗机。
目前无论是进口的洗碗机还是国产的“万家乐”洗碗机,其结构形式基本采用的是旋转臂式或水流式,旋转臂式洗碗机,如“万家乐”,它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点:〈1〉餐具筐是静止的,餐具放置在餐具筐里的各种规格的框格内;〈2〉喷水嘴位于餐具筐下面,它由电机带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水由下向上喷出;〈3〉洗涤水的进、出排放分别由清水泵、排水泵通过电磁进水阀和排水阀实现;〈4〉洗涤时间由带有步进电机的计时器控制。水流式洗碗机与旋转臂式洗碗机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是通过餐具筐底部的一旋转波轮产生水波来实现餐具的洗涤。从现有使用情况来看,上述两种形式的洗碗机存在如下缺点:〈1〉加热、干燥时耗电较大,用水量偏多,总体耗能大;〈2〉只能洗涤部分品种及规格的餐具,局限性较大;〈3〉放置餐具筐的门开设在壳体正面,易产生泄漏;〈4〉洗涤水只是单一的从下而上喷出,洗涤效果较差;〈5〉由于采用了两个电磁阀、两个泵和带有步进电机的计时器,因而价格偏高;〈6〉餐具洗净后无甩干过程及消毒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效果好,耗能小,价格低,可消毒,无泄漏且可洗涤各种规格餐具的洗碗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1〉增加了一红外线烘干及消毒装置,该装置位于壳体上层餐具筐旁,〈2〉采用的泵为多活塞轴向注射泵,它主要由包括活塞在内的泵体和中心轴组成,泵体壳体的外表面上有一起凸轮作用的凸起,中心轴与泵体为间隙配合,同时泵体上端安有一与电机锥齿相啮合的减速锥齿,该减速锥齿内有一电机转动时带动泵体转动的装置,此外泵的顶端有一向下的凹腔,凹腔内安有一带动泵体内中心轴转动的摆轮减速机构,〈3〉采用的餐具筐通过一机械减速机构与泵的中心轴顶端相连,它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下部分的底部及内壁均匀分布有数条可放置餐具的凸筋,上部分内环形围板上装有与该部分筐内圆配合且可任意转放的附筐,附筐内安有摆动筷筐及活动隔板,另外,在环形围板上开有弧形滑槽,滑槽内连有专为洗涤盘类具用的滑动隔板,〈4〉采用的喷水管竖直位于壳体上层餐具筐旁,在它的上面分布有数个喷水孔,在它的底端与泵体之间有一使它旋转的机械机构,〈5〉采用的阀为转阀,它由阀体,阀芯和端盖组成,阀体上分布有六个管接孔,这六个管接孔是自来水管接口、接水箱管接口、泵输入管管接口、泵输出管管接口、喷水管管接口和排水管管接口,阀芯上开有构成不同工作程序过流通路的环形槽、中心孔及轴向槽,阀芯的下端连有一齿轮,该齿轮底部装有弹性金属导体、电位盘和与弹性金属导体压触的中心带电导体,电位盘上有六个触点,这六个触点分别与限制水位的限位开关、温控器、电机和计时器相连,通过弹性金属导体分加与这六个触点接触可实现限位开关、温控器、电机及计时器的接通,〈6〉采用的电磁铁为牵引电磁铁,该电磁铁安装在电磁铁座上,它与安装在壳体上的暗扭、限位开关、温控器和计时器相接,当暗扭、限位开关、温控器和计时器分别动作闭合时,可使电磁铁在不同工作程序中通电,另外在电磁铁与转阀之间还设有一通过电磁铁通电可使转阀阀芯转动的机构。
上述减速锥齿内带动泵体转动的装置由钢球和弹簧组成,它们共二对(每对均包括钢球和弹簧),每对中的钢球分别位于泵体壳外圆上所开的两个单向挡槽内。
上述泵体内带动中心轴转动的摆轮减速机构由一端套在中心轴上的摆轮、安在锥齿内的摆线轮、位于摆轮弧线两侧的圆形滚动体、固定在摆轮上的摩擦块和弹簧片组成。
上述实现喷水管旋转的机构由齿轮、齿条、滑动架、回位弹簧及固定在泵体上的凸轮盘组成,齿轮固定在喷水管下端,齿条位于滑动架一端并与齿轮啮合,滑动架可移动地固定在壳体中间隔层上,它的下端与凸轮盘接触,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在壳体上的螺钉上。
上述实现转阀阀芯转动的机构由安装在电磁铁内的杠杆和固定在转阀端盖上的双联齿轮组成,双联齿轮的上齿轮与固定在转阀阀芯下端的齿轮相啮合,下齿轮为一与杠杆一端配合的端面棘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电器门盖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的左上部分。
图4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的右上部分。
图5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的左下部分。
图6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的右下部分。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中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的上半部分。
图9为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的下半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邦炎,未经熊邦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