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泄漏的潜液电泵无效
申请号: | 92222488.9 | 申请日: | 199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白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根芳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72220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潜液电泵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泄漏的潜液电泵制造领域。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领域中的已有技术是:现有泵的密封为填料密封、橡胶骨架或无骨架密封、单双面机械密封、飞铁密封四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上以防为主体,因而存在技术复杂、造价高,同时存在跑、滴、渗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防、攻相结合且体小、成本低、易于掌握实现的无泄漏的潜液电泵。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主要解决现有泵类、潜水电机采用各种密封方式均未解决的跑、滴、渗漏的弊端。特别是对在恶劣条件下或含沙量大、含腐蚀性强的潜水电机的密封、或输送有害介质的耐腐蚀离心泵中的密封均有显著的效果。在结构设计上本实用新型抛弃了现行密封结构单纯以防守为主的不足,创新地构思与设计使保压结构(保持压力的相对平衡或增压压力大于渗漏压力)与密封结构相结合。在密封腔内置有密封圈及一定隔离脂,尽可能地排除空气,达到密封防守关的目的;增压器的设置及所产生的一定压力则是密封机械体内抵御外界液体渗入,使渗漏的液体与反渗漏的液体在密封腔内的隔离脂的两界面达到相对平衡或反渗漏液体的压力大于渗漏液体的力,从而将渗漏液体反压回去,实现防、攻相结合,无跑、滴、渗漏,可靠密封的目的。结构方案:无跑、滴、渗漏密封泵,它包括泵总成1、电机总成9。电机总成9上的连轴器2内置有密封圈3,密封盒4套在电机轴上且位于连轴器2的下方,增压器8固定在电机轴上(电机轴的轴根部),密封盒组4由两盖相扣而成且在两盖间置有一隔离脂6,密封圈5、7分别位于两盖内,增压器8为叶轮式结构或叶片式结构或螺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简单、造价低;二是防、攻密封结构的设计,完全可靠地实现了无跑、滴、渗漏的密封目的,经实地检测:转速为3000转/分时,在受静压0.5兆帕时,寿命为10000小时连续工作考核,完全达到了无跑、滴、渗漏的目的;三是适用性强、适用于含沙量大、腐蚀性强的介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实施例:
实施例1:无泄漏的潜液电泵:泵总成1属现有技术,按现有技术加工、安装、调试即可;电机总成9上的连轴器2内装有密封圈3,起一次密封作用;密封盒组4由两盖相扣而成且在两盖间置有一隔离脂6,密封圈5、7分别位于两盖内,密封圈5起二次密封作用,密封圈7起一次密封作用,隔离脂6起三次、二次双重密封作用。密封盒组4套在电机轴上且位于连轴器2的下方,增压器8为叶片结构或叶轮结构或螺旋结构且固定在电机轴上。其余的部分为现有技术,按现有技术加工、安装、调试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根芳,未经白根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24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