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水炉无效
申请号: | 92224243.7 | 申请日: | 1992-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石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石全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218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锅炉,特别是属于热水炉。
目前市售的热水炉由锅筒、炉条、炉胆及设置于炉胆上的水管构成。其炉胆上的水管沿直径贯通炉胆,剖面形状为倒置的三角形,并且各管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的间隔排列于炉胆上,这种热水炉中锅筒及水管中水的循环以及炉胆中的烟气循环,均为自然循环,烟气往烟筒散发速度快,烟气与水管壁及炉胆壁接触时间短,导致热水炉的热效率低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热水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措施:在由锅筒、炉条、炉胆以及炉胆上设置有水管构成的热水炉中,所述的炉胆的下部和中部,各设置有一个炉口,所述设置于炉胆上的多根水管为横截面形状为倒火焰形的扁锥形管,该管的长度等于炉胆横截面半径,同一层水管在炉胆水平圆周上、从大头到尖头向圆心作旋涡形间隔设置,并且其大头横截面中心线与水平面交角为40度角至60度角,续层水管按此倾角依次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炉条为多根扁平弧形板条,作旋涡状间隔设置于炉胆底部。由此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炉。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炉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即水管的放大了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热水炉1的锅筒2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形物,其上部成圆锥状缩小,锥顶部设置一圆孔3,在圆孔3的锥侧壁上设置一穿透该壁的安全阀4,在锅筒的侧壁上,设置一水位计5,在该水位计5的对侧壁上,穿透该壁地设置有上水阀6和下水龙头7各一个。底板8是一个平板的环状物,其直径与锅筒2直径相等,并用来封闭锅筒2的底端,底板8下端设置有四只热水炉1的脚(图略)在环状底板8中部孔中,密接地竖直设置一炉胆9,该炉胆9是一个直径和高度均小于锅筒2的中空圆柱体形物,因而在锅筒2的内壁与炉胆9外壁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环柱状空腔,在炉胆9的上部作圆锥状缩小,在锥顶部设置一圆孔,与该圆孔密接地竖直设置一锥筒状烟筒10,该烟筒10的上部穿过顶孔3并与该顶孔3密接地凸出锅筒2上端部。在炉胆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各设置一个圆筒状中、下部炉口11、12。中、下部炉口11、12分别穿透炉胆9的中、下部侧壁,与炉胆9内腔连通,同时向外穿透锅筒2侧壁且与其密接地水平凸出锅筒2侧壁外表面,在中、下部炉口11、12上可分别加装封闭该炉口11、12的炉口盖(图略)。
如图1、2、3所示:水管13是一横剖面形状为倒火焰形的扁锥筒物,其尖端封闭,长度等于炉胆9的半径,同一层的水管13间隔设置在炉胆9水平圆周上,水管13的大头部分别各穿透炉胆9的侧壁且与该侧壁密接、平齐,尖端部进入炉胆内腔,指向但偏离圆心,作旋涡状排列,同时,水管13的中心线向一侧倾斜,其倾斜度为与水平线成40度角至60度角。续层的水管13按此倾斜角度依次向上间隔排列,每层水管13的个数和水管13的层数,视热水炉1的大小,适当设置,中部炉口11所占炉胆9的环带可不设置水管13。
如图1、4所示:炉底为数根至数十根长度大于炉胆半径,扁平板条14按相等的弧形弯曲后,按旋涡状排列,将中心部每相邻的两根板条14的端部焊成一体,而每根板条14的另一端间隔焊在炉胆9下部内壁上。
在热水炉1顶部入水口(图略)向热水炉1的环柱状空腔和各水管13中注入清水至水位计5允许的范围内,从中、下部炉口11、12同时加入燃料燃烧,此时由于炉胆9底部旋涡状排列的板条14和旋涡状排列的各水管13的导向作用,强制高温的炉烟气按一定方向作旋风式地逐层旋转上升,增加了高温炉烟气的行走距离,增加了高温炉烟气以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给各水管13和锅筒2中的水,在上水阀6和下水龙头7处可得到热水或开水。当热量过大,蒸气量过多时,安全阀4自动打开排气。余下的低温烟气尾气则从烟通10向外排出。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炉具有燃烧好,上火快,热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热水炉可用金属材料,例如:铝板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石全,未经刘石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4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