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齿轮传动小轮径多功能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2225527.X | 申请日: | 199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贾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新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齿轮 传动 小轮径 多功能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按装有可沿两个轴线转动的后轮驱动系统的小直径车轮多功能自行车。当两轮在车架平面内转动时(总体结构与现行自行车大致相同),可作为自行车用;当两轮垂直于车架平面转动时,通过简便的组合,可作为行李车,手推车等用。由于车架中部为铰链联结,故可拆叠成更小体积装入一个多功能包内携带;又因该包是可拆合的,除作为装物包外,还可配合该车的各种状态实现各种功能。
现行自行车由于链传动的局限性(一级链传动速比不可能太高),故使自行车轮子小型化受到了限制。不少的发明家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折叠自行车,并使之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但通观起来,均由于车轮直径大的局限使车体较重大而难以推广。最近,瑞典发明了一种小轮径齿带传动在车架平面内折叠的自行车。见示意图(1)(此信息见于91年11月港粤信息报)。按图中的箭头转折,可折叠成示意图(2)。达到了体积小(高85cm)重量轻(9kg),携带轻便的目的。但由于功能单一,速度不太高(时速25km),仍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居家或差旅多功能的要求。
现行的行李车,手推车等虽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但还没有可转变为自行车的车型,故其使用也有局限性。如一种常见的行李车,见示意图(3)及图(4),沿箭头方向折叠可成一个面积较小的平面,载货和携带都很轻便。但该车作为人们差旅的短途工具,由于不具备自行车功能也不能满足要求。还有,各种童车,虽已有摇床、手推车、童车等多功能用的车型,但限使于儿童阶段,也显有局限性。
自行车链传动存在着诸多缺点,如:易掉链,传动强度及平稳性差,难实现封闭润滑,效率低、寿命短等。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不少发明家作出了大量的成绩。使齿轮传动(或齿形带)代替链传动具有可行性,并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中国专利技术CN203049U。《后轴齿轮驱动三变速无链自行车》。该新型是齿轮传动自行车上的一种后轴齿轮驱动三变速装置。其结构见示意图(5)。该装置由曲柄1、伞齿轮2、3、5、6、传动杆4、三变速后轴7构成。齿轮2与曲柄1固联,齿轮3与4分别固联于传动杆两端,齿轮6与7轴端固联;齿轮2与3、5与6分别啮合。当中轴曲柄转动时,齿轮2转动,齿轮3转动,传动杆4转动的同时齿轮5转动,齿轮6随之转动,三变速装置之轴皮7同时转动,后轮随之转动,自行车行驶。此传动系统刚性好,润滑轻便,寿命高,三速。使上述链传动的缺点得到了改善。该装置采用了传动杠传递扭距,传递距离大,从而满足现行自行车结构要求。但该装置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结构复杂;采用了相对于圆柱直齿轮在制造上难度和成本均高一些的伞齿轮;啮合齿轮多而使效率有所降低等,故不甚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以便通过简便的拆装组合具有自行车短途代步功能和行李车、手推车、童车等载人载物功能。并采用了全封闭润滑的圆柱直齿轮传动系统,以期使上述的自行车链传动诸缺点得到较全面的改善,从而满足居家,差旅多功能的能为人们一生的各个阶段服务的折叠小轮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图(6)的设计结构实现的。其结构主要由前轮1、前叉2、下扁梁车架3、随车工具-板手4、支架5、脚架6、线闸7、把立管8、车把9、车座10、鞍管11、上横梁12、卡箍13、中轴立管14、脚蹬15、斜管16、后轮传动机构17、车梯18、左后叉19等主要零部件组成。零部件1、2、3、4、7、8、9构成前轮控向系统,其中把立管8套装于前叉2内,松开卡箍,把立管8可在2内上下移动或转动,并可在所需位置锁定。零部件10~19构成车架及驱动系统,其中上横梁12左端与车把立管8轴承联结,故当车把转向时与横梁不干涉;后轮驱动机构17可将脚蹬力矩通过齿轮传递到后轮使之转动而驱动整车前进(其祥解见后述);鞍管11套装于14内,靠卡箍13松开或锁紧。零部件5和6分别插卡于下扁梁两侧的铰链弹性卡内。由于铰链作用可以调整5和6的距离,故可在车架方框内(框的面积是按现流行的硬皮提箱设计的)卡装一个硬皮提箱。这一功能在图(6)的A向视图(7)中可看出。总之,该车如图(6)总体结构功能除上述结构与现行自行车略有出入外,其余均与之相同。当欲乘时,由于轮径小,除可采用现行侧滑行上车习惯方式外,也可采用正后滑行上车跨座方式,而这种方式是显然便易的。关于该车的骑行与现行车同,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新,未经贾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防碰撞吸能释能减震缓冲装置
- 下一篇:制作金属盖塑料易拉罐罐体的罐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