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十吨固定冷板冷藏集装箱无效
申请号: | 92225573.3 | 申请日: | 199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中;张守仁;赵惠民;刘起清;徐玉香;李丹明;吴岳南;黄凤英;张连有;毛俊杰;高宇庆;陈涵云;吴生贵;王锁龙;孙荣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韩宝田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固定 冷藏 集装箱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铁路冷藏集装运输的设备,属于温度自动控制的冷板蓄冷技术领域。
目前我国经铁路运输的易腐货物运量达每年一千二百多万吨,而发展前景需通过铁路运输的此种货物将达到一亿吨左右。但就目前的运能来看,也只有7%的运量是以铁路冷藏车运输的,其余大量易腐货物是用铁路棚车或敞车运输,腐损严重,所以冷藏运输设备亟待解决。而现在运用当中的冷藏车也只能在铁路线上运用,货物到站之后要经过倒装才能运达货主所在地,势必增加了货物的装卸工作量,增加运输成本,并且货主也感到不方便。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铁路适用的装吊设备缺乏,再加上铁路运输途中制冷电源供应困难,所以要采用大型国际标准机械冷藏集装箱进入我国铁路运输业也很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满足铁路运输要求的储备七天以上冷源的而且能够实现送货到家的铁路十吨固定冷板冷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外廓尺寸与现行的我国铁路十吨杂货集装箱完全相同,便于周转使用,该集装箱壳体〔12〕的外板为A3钢,内板为不锈钢,中间夹有100mm厚的硬质聚氨脂板〔8〕制成。在箱内顶部设置对称的两块固定冷板〔1〕,每块冷板盖上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呼吸孔,冷板内灌注了足够维持箱内装运易腐货物七天以上冷量的载冷剂。冷板是架设在由箱内沿两侧边墙的八个支柱〔11〕和中间纵向的翼高为330mm的工字梁〔2〕组成的支架上,把冷板稳稳地托在箱内顶部。为了达到冷板快速充冷和对箱内货物进行预冷的目的,在箱内前进端下方设置了比通常产冷量大一倍的冷冻机组〔6〕,冷冻机通过一条长30m的外接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接,开动机器制冷,冷冻机组受箱内温度控制达到制冷自控的要求。在冷冻机组〔6〕的上方装有两个冷凝器〔4〕和一对冷凝风扇〔5〕,用冷凝风扇〔5〕发散在制冷过程中冷凝器〔4〕放出的热量。冷凝器〔4〕是以蒸发管道〔3〕与冷板〔1〕相连接,伸入冷板〔1〕的部分蒸发管道〔3〕构成冷板内的蒸发器,造成大面积散冷,使冷板内的载冷剂迅速充冷。以温度控制达到制冷自控的要求。在箱体〔12〕前进端上方设有两台蒸发风扇〔13〕和两条各500W的电热管,目的是为箱内预冷、温度均匀和在外界气温过低时保持箱内应具有的一定温度。为使箱内空气循环,在箱内底部设有铝合金的通风轨〔10〕,与箱内端壁的冷板支柱间隙共同形成通风道:为使箱体密封,防止漏气,该种冷藏箱只安装一扇箱门〔10〕,门的密封采用了“O”型橡胶密封圈和多屏绝热裙边相结合的密封方式。在箱内前进端的地板上设置一个地漏〔7〕,地漏是用尼龙隔热材料制成,其管道开口处安装一个提拉杆,杆的下端装一个橡皮塞与箱外的鹅脖管构成一组水封装置,达到即能排除积水又能防止漏气的要求,利于保持箱内温度。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其实施例。
图1为冷藏集装箱的剖视图。图中:1-冷板,2-工字梁,3-蒸发管道,4-冷凝器,5-冷凝风扇,6-冷冻机组,7-地漏,8-硬质聚氨脂板,9-箱门,10-通风轨,11-支柱,12-箱体,13-蒸发风扇。
图2为箱体壳板放大示意图
图3为箱门放大示意图
首先接通电源发动冷冻机组〔6〕,压缩制冷剂经冷凝器〔4〕和蒸发管道〔3〕进入冷板〔1〕,对冷板中的载冷剂进行制冷,待载冷剂达到对箱内货物散冷7至10天的冷量要求时才停机。同时开动冷凝风扇〔5〕和蒸发风扇〔13〕散发冷凝器〔4〕放出的热量并能使箱内预冷、温度均匀和保持箱内具有一定温变。因为在制冷和散冷过程中箱体〔12〕是密封的,箱内空气靠通风轨〔10〕及通风道进行循环。箱内产生的凝结水沿四壁流向地板,而后汇集到地漏〔7〕处。从地漏口排出,以达到长时间保温制冷、货物保鲜的目的。为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该地漏〔7〕是以隔热材料尼龙制成的管道,管道开口处设有一个提拉杆,提拉杆的下端装有一个橡皮塞,地漏管道与箱外的鹅脖形排水管组成一个良好的水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未经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