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氰化氢反应生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25915.1 | 申请日: | 199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陆真冀;郑寿英;聂再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冶金能源环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C3/02 | 分类号: | C01C3/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氰化氢 反应 生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氰化氢反应生成设备。
目前,焦化生产中的氨不易回收,有的企业直接从蒸氨塔顶排放,或者把产生的氨水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大气或水污染,另一方式是将氨生成浓氨水或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等,但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肥源结构的改变,农民喜用复合肥,因此以氨生成的化肥不易卖出,而利用焦化氨反应生成氰化氢,再转化为氰化钠,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制备氰化氢的专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受料斗29、给料机28、中间料斗27、反应管25、加热保温装置、排灰料斗32、排灰机33组成。给料机28安装在受料斗29和中间料斗27之间,反应管25上与中间料斗相连,下与排灰料斗32连接,在反应管周围为加热保温装置,排灰料斗底部安装有排灰机。加热保温装置由空气供给管道20,煤气供给管道21,烧嘴8,燃烧室9,对流室3,排灰漏斗12,余热利用装置5,热电偶4、10,烟道23,保温层组成,在反应管25的外部为燃烧室9,对流室3、燃烧室9、排灰漏斗12之间均以孔板6、11相隔,对流室内装有余热利用装置5,燃烧室内壁安装多排烧嘴8,烧嘴8装于烧嘴砖7内,在烧嘴砖7的外层装有耐火材料内衬15,在外壳13和内衬15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14,在燃烧室和对流室内装有多支热电偶4、10。在燃烧室和排灰漏斗的外侧安装有空气供给管道20和煤气供给管道21。中间料斗27上装有吹扫气孔30和原料气进口26。排灰料斗上装有吹扫气孔34、反应气排出口31。燃烧室9上开有窥孔22和检修人孔19、24。排灰漏斗12上开有排灰孔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燃烧室9和对流室3为一长方形的空间,外壳13为钢质材料制成,燃烧室9和对流室3、对流室3与排灰漏斗之间均以孔板6、11相隔,燃烧室内壁安装有多排烧嘴8,全部烧嘴8均装于烧嘴砖7内,在烧嘴7的外层装有耐火材料内衬15,在外壳13和内衬15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燃烧室和对流室内装有多支热电偶4、10,在燃烧室外安装有空气供给管道20和煤气供给管道21。
使用时,经加工筛选的碳原料自受料斗29加入,再经中间料斗27,进入反应管25,碳原料充满整个反应管25和排灰种斗32,须排灰或更换原料时自底部卸灰机33排出,同时该机还可起密封作用,在开停机、装料或排灰操作时以吹扫气于进气口30、34,进行吹扫以保证安全,反应原料气为净化后的氨气,自进气口26供入,在反应管25内充分进行反应后从反应生成气排出口31排出,燃烧室9可使用焦炉煤气加热,烧嘴8采用扩散式煤气烧嘴或低压喷射煤气烧嘴,其燃料和助燃空气分别由煤气管道21和空气管道20供给。燃烧烟气在对流室3内与余热利用装置进行热交换,在燃烧室、对流室内装有热电偶以控制反应器内部温度。
在图2中,反应为下进上出式,受料斗29通过给料机28和进气管26相连,进气管道26和排灰料斗32相连,氨加压机35安装在进气管道26上,反应气排出口31和反应管25相连在一起,该反应装置的碳原料加入受料斗29经给料机28直接均匀送入到进气管道26中,由氨加压机35经进气管道引来的氨气吹送炭原料进入反应管25内,并随之吹出到下一工序,最后反应生成气由排出口3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冶金能源环保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冶金能源环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