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盘式多重绞捻纺纱机无效
申请号: | 92226182.2 | 申请日: | 199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华 |
主分类号: | D01H4/00 | 分类号: | D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罗保康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多重 纺纱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机,特别是一种在转体内一步完成多重绞捻、牵伸、加捻及吸尘、气流加温、加湿的转盘式纺纱机。
传统的气流纺纱机和摩擦纺纱机,需要配套能产生高速气流的设备,如空压机等,因而增加设备投资。在工作时,只是一步绞捻牵伸成纱,由于纱线的绞粘度不够,使纤维的向心粘度不够,凝聚力不强,纺出的纱整体弹性差,纱线发毛。尤其是在化纤比例较大时,化纤的自身粘度比普通纤维差,受压时较滑,上述状况更为突出。同时,在高速加捻牵伸时,产生静电,使纤维之间相互排斥,纱线绞捻不够、长毛甚至松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具有多重绞捻装置,可以利用本身所附有的抽排气系统,将粘在纱条干上的杂物和多余的纤维吸掉,使纺出的纱线结实度和光洁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纺纱机包括带齿的机壳和机盖、旋转体、动力输入三大部分。旋转体是工作的中心场所,它由基本转体盘、中心入纱孔、三组转速受驱棉棍、排气飞轮、纱线绞度增强飞轮组成。基本转体盘是由铸铁或合金铝冲压成型。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时,由动力输入传动轴齿带动基本转体盘,随着基本转体盘的转动,其上的排气飞轮与机壳的齿咬合作相对运转,同时,随着排气飞轮自身转动,还带动三组转速受驱棉棍和纱线绞度增强飞轮的转动。当由并条机输出的棉条从中心入纱孔进入后,沿基本转体盘上的勾糟进入第一组转速受驱棉棍,棉条通过牵伸,条干向前移动进入轴心打有许多小孔的排气飞轮,排气飞轮中心装有扇叶,棉条经过时,由于飞轮高速运转,形成一股气流,并在风扇的作用下,将棉条上多余的纤维以及杂物从小孔中吸出,并同时给棉条干加压和牵伸。经加压和牵伸的棉条再进入第二组转速受驱棉棍,该组转速较前一级高,因此棉条干被进一步牵拉变细,纤维被拉成螺纹状形成粗纱。粗纱再进入第三组转速受驱棉棍,此组棉棍转速比前组更高,使较粗的纱线被进一步拉伸,提高光洁度和结实度。最后,纱线进入纱线绞度增强飞轮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径是经弯曲后斜穿锥形飞轮底部而出,因而在飞轮高速旋转下,纱线在孔内进一步被回旋绞捻,使纱线纤维向心凝聚加强,从而获得高强度,高性能的纱线。当作为售纱时,本装置还能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纱线并成单股或多股纱线;如果与现有的槽桐机配合使用,成为高输入输出配套纺纱设备,可减少原有工艺的粗纱机和细纱机,使粗纱到细纱一步成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纺纱机因是在转体内一步完成绞捻、牵伸、加捻、气流加捻、吸尘、气流加温、加湿等工序,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工艺齐全,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等特点,同时,加工出的纱线提高了结实度和光洁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盘式多重绞捻纺纱机的剖视立体图。
图1所示的转盘式多重绞捻纺纱机是由带齿的机壳1,机壳底盖2组成机架。机蕊包括基本转体盘3,基本转体的中心入纱孔4,第一组转速受驱棉棍5,带许多小孔的排气飞轮6,第二组转速受驱棉棍7,第三组转速受驱棉棍8,排气飞轮9,纱线绞度增强飞轮10。基本转体盘3底面边缘铸有可和动力输入传动轴11齿合的齿,通过动力输入传动轴11齿合带动基本转体盘运转;基本转体盘4表面铸有相应的长方形棉棍座、飞轮座孔及纱线勾糟,长方形棉棍座一侧有长方孔,作固定带齿棉棍用,另一侧为带弹力的卡糟,三个棉棍座结构相同,大小不一。基本转体的中心入纱孔4与基本转体盘3铸成一体,出口接通基本转体盘3上的纱线勾糟。带许多小孔的排气飞轮6和排气飞轮9中央安有扇叶,是气流吸入装置,两者区别在于排气飞轮9是往上排气不带小孔的转体,而排气飞轮6是往下排气、在轴心处还有许多小孔的转体。两排气飞轮都有可和机壳1齿合的齿。第一、第二、第三组转速受驱棉棍5、7、8分别由两个飞轮组成,规格依排列顺序变小,每组其中一个飞轮有可和排气飞轮6、9齿合的齿。纱线绞度增强飞轮10为锥形回旋出纱装置,锥度表面要求比较光滑,孔径从孔口稍底处作“7”字形回旋至锥尖出口,出口与机壳底盖2孔连通,飞轮有可和排气飞轮9齿合的齿。
操作时,将棉条穿过机壳上盖中心孔沿基本转体盘3上的纱线勾糟埔设,并从机壳底盖2出孔引出,即可开机。此时,基本转体盘3运转,其上的各个旋转体也通过相应齿轮带动作自身转动,使纱线在转体内完成绞捻,牵伸,加捻,气流加捻,吸尘,气流加温、加湿等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华,未经林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6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