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无效
申请号: | 92226343.4 | 申请日: | 199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维茂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2H3/14 |
代理公司: | 第一汽车制造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显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自动 安全 保护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电器设备用的直接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头。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使用的小型电器设备如: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热水器、手电钻等,常因自身绝缘不好而导致其壳体漏电而使电器本身受到损害,甚至造成使用者的人身伤亡。现在已有的带三个极的插头虽然能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但不利于消除漏电原因,安全性差。因其保护原理是利用用电器外壳带电后形成短路靠线路中的空气开关自动切断电源或熔断保护,这两种保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切断电源。
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迫使使用者必须排除漏电原因,缩短切断电源所需要的时间,以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电器本身的使用寿命。
本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即在具有三个极的插头上直接电连接一个具有两对长闭触点的继电器,而且在所使用的继电器中装有一个限位控制键。当用电器外壳由于某种原因带电并且电压达36V-220V时,继电器立即动作使两对长闭触点断开,这时限位控制键阻止两对长闭触点再次接通,使用电器的电源切断而停止工作,并且整个用电设备没有电流通过。只有在漏电现象消除后,通过人按下限位控制键时两对长闭触点重新接通,电源的电才能进入用电器开始正常工作。为使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尽量减少体积和降低成本,所使用的继电器选用的是JJDZ系列继电器。为了使该继电器能在交流电网中使用,在继电器上必须串接一个二极管进行整流。
同现有的只带三个极的插头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用电器外壳带电时能立即切断电源,所以安全可靠性强。由于继电器中有限位按键控制长闭触点,在漏电原因未消除前不能复位接通,这就迫使人们必须查找漏电原因,进行排除后再按下限位控制键用电器方可正常工作。如果不排除漏电原因,按下限位控制键,继电器将重复断开动作继续切断电源。这样就确保了人身安全和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的电器原理图。
图2是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2)、(3)依次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地线极、火线极和零线极,(4)是二极管,(5)是继电器,(6)继电器的拉簧,(7)是继电器的触点片夹持器,(8)是限位按键,(9)压簧,(10)、(11)是两对长闭触点,(12)是导柱,(15)、(14)、(13)依次是接于用电器外壳和用电器负载两端的接点,(16)是继电器外壳,(17)是用电器外壳,(18)是用电器负载,(19)是继电器线圈,(20)是绝缘底板。继电器线圈(19)的一端通过接点(15)与用电器外壳(17)电连接,另一端串接二极管(4)后与地线极(1)电连接,两对长闭触点(10)、(11)的一端分别通过接点(13)、(14)与用电器负载(18)两端电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于火线极(2)和零线极(3)。
当漏电自动安全保护插头的三个极插入电网的插座中,由于接点(13)、(14)分别接在用电器负载(18)两端,接点(15)接于用电器外壳(17)上。此时用电器外壳(17)若不漏电则用电器负载(18)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若用电器外壳(17)带电并且电压达36V-220V时,则该电经过继电器(5)流向地线极(1)时,由于继电器线圈(19)带电而使其内部的铁芯产生磁力,而吸引继电器中的触点片夹持器(7),至使该夹持器绕图2中0点顺时针施转而紧贴于继电器线圈端部,此时两对长闭触点(10)、(11)断开,则电源自动切断。当继电器中的触点片夹持器(7)被继电器线圈(19)中的电磁铁吸住的同时,限位按键(8)在压簧(9)的作用下沿导柱(12)向上移动,接触触点片夹持器(7)的A面,使触点片夹持器不能逆时针旋转复位。这时用电器始终处于电源被切断状态而不能工作。此时使用者可查找漏电原因和进行排除工作。若不排除漏电原因,按下限位按键(8),继电器(5)将重复前述动作而继续切断电源。当漏电原因排除后再按下限位按键(8),由于继电器线圈(19)中没有漏电电流通过,此时继电器中的触点片夹持器(7)将在继电器中拉簧(6)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而复位,使两对长闭触点(10)、(11)闭合而接通电路,使用电器进入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维茂,未经孙维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6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