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灸枪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228558.6 申请日: 1992-07-27
公开(公告)号: CN2129590Y 公开(公告)日: 1993-04-14
发明(设计)人: 史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 史黎明
主分类号: A61B17/36 分类号: A61B17/36;A61H39/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43706 山西省垣***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灸枪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理疗用的仪器领域,特别涉及艾炙用具。

炙术与针术是中国传统医术,齐名于针术,故共称针炙。推想炙法之起源早于针术,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内经》。炙术是用艾绒在身体穴位上燃烧,使其发生药味与温热刺激,从而调节生理机能而治病强身。艾属菊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我国各地皆有,每年于5月采其叶晒干,反复筛捣,其纤维如棉花者即为艾绒。艾炙具有驱风散寒,温经活络的功效,由于艾之芳香,炙后有快感,有强身健体之功,因此,炙术包括艾炙,在中国医疗技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针炙是我国的传统医术,但长期以来,由于施炙的疼痛感和皮肤有被灼伤的危险,从而施炙疗法在今天还没有针刺疗法普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疼痛和避免灼伤皮肤的炙枪,施炙时该炙枪能调整本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和吹气的快慢,从而达到控制施炙温度和提高疗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所提供的炙枪由筒体、筒盖、燃灶、隔热层、隔网、端管、尾管和橡皮球组成,在燃灶内放置燃烧的艾绒,由橡皮球吹气,将热的艾燃气通过端管及其小孔施于皮肤之上,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炙枪示意图;

附图2是橡皮球示意图。

本炙枪由筒盖1、筒体2、燃灶3、隔热层7、隔网6、端管4、尾管9和橡皮球5组成,筒体2和筒盖1截面是圆形,直径35~45毫米,最好为40毫米,筒体2和筒盖1总长度为85~95毫米,最好为90毫米。在筒体2前端设有端管4,筒盖1后端设有尾管9,二者直径为7~9毫米,在端管4靠前端的侧壁上设有一小孔41。燃灶3设于筒体2之内,其尺寸以刚好能放入筒内为度,燃灶开口在后端,燃灶3为10目左右的筛网,其网丝为镍铬合金或钢丝。在燃灶3前端与筒体2前端内壁之间以及在筒盖1内的盖壁前端都设有隔网6,该隔网是较细密的筛网或孔板。筒体2和筒盖1之间采用按扣式结构连接,其中包括在按扣处设有的弹簧圈8,在筒体2外周设隔热层7,在尾管3与橡皮球5之间由隔热管10相连,隔热层7和隔热管10为石棉质。

所说的橡皮球5以隔热管10与尾管9相,橡皮球5的前端设有排气孔阀座51,阀座中心设有排气孔54,在排气阀座内设有阀片52及弹簧53;在橡皮球5的后端设有吸气阀座55,在吸气阀座外端中心设有吸气孔57,在该吸气阀座内设有阀片56和弹簧58。

使用方法是将筒盖1从按扣结构拆下,取出燃灶3,装入艾绒,将艾绒点燃后放入筒体2中,将筒盖1盖好,掐动橡皮球5,使药烟和热量从端管4排出,对准穴位,即可施炙,当端管4前端与皮肤接触时,药烟与热量从小孔41排出施炙,施炙时可调整端管到皮肤间的距离,通过掐橡皮球之快慢,来调节施炙温度。

本新型炙枪,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炙时只感觉温热而无疼痛感觉,且温度恒定,无灼伤皮肤之虞;温热感持续时间可从原来10分钟左右长到30分钟;在施炙时,通过炙枪内喷出的微弱气流,对穴位产生良性刺激,并有利于药分子渗入皮肤内;在筒体内燃烧条件较好,还可针对病情不同,加入其它适宜的药物,因此本炙枪具有很高医疗效果,若找准穴位,对某些穴位病人可自行施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黎明,未经史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8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