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拍的减震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2229156.X | 申请日: | 199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17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国男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A63B4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拍 减震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球拍沿拍框全周缘的减震构造。
本发明人于1991年12月2日申请台湾专利第80215126号(球拍的减震构造)(已审定准予专利),系在包括拍框、颈部、网线、和握柄的球拍中,利用延伸于拍框两肩部间的轭部,构成断面具有实质上垂直穿线孔的较宽基部,和中央突出的较狭脊部,并在脊部外面设置软性缓冲材料,与穿过该穿线孔的网线接触,而对网线赋予减震效果。
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获得更佳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拍的减震构造,系在拍框内周,包括在轭部、拍框两侧,以及拍框顶部,沿实质上中心线呈朝内垂直突出的脊部,脊部外面设置缓冲材料,与网线接触,全面赋予网线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球拍的减震构造,拍框的网线穿线孔配置,规划成外周呈沿实质上中心线的直线排列,而内周则交错钻设在该脊部两侧,即偏离中心线,使穿线孔自外周贯穿至内周,形成轮流朝两侧倾斜穿越。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及优点,如下参照附图和详述,即可更为明了。附图中:
图1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球拍减震构造的拍框透视图;
图2为其平面图;
图3为穿线孔配置的部分图;
图4为图3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类似图4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6为类似图4的又一变化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构造适用于包括拍框1、颈部2、网线3、和握柄(图上未示)的球拍。主要在拍框1内周沿实质上中心线形成朝内垂直突出的脊部4,最好是与拍框1一体成形。此脊部4可沿拍框1内侧全周,亦可部分间断,例如图2所示,在四隅间断,而形成四段脊部,即在轭部内侧的脊部4a,拍框1两侧面内侧的脊部4b和4c,以及拍框1顶部内侧的脊部4d。脊部4外面套合或粘着固定设置软性缓冲材料5。
软性缓冲材料5可用橡胶和/或树脂以适当配方制成,并视需要加以发泡成海绵状。此缓冲材料5可以套合或粘着固定于该脊部4。亦可在脊部4的适当部位加设凹部7,而在缓冲材料5形成相对应的凸部8,彼此构成球窝式结合,如图5实施例所示。另外,如图6实施例所示,脊部4只有部分设置缓冲材料5′,而与图4所示全面,以及图5所示实质上全面设置缓冲材料4情况不同,惟可得实质上相同的减震效果。
穿线孔6配置是,在拍框1外周呈沿实质上中心线的直线排列(见图1),即与脊部4相对应(见图3-4),而在拍框2内周则交错轮流钻设在该脊部4两侧(见图3),即偏离中心线,使穿线孔6在外周端和内周端并不对准,因此,穿线孔6自外周贯穿至内周,系形成轮流朝两侧倾斜穿线(见图1和图4)。
由于穿线孔6在内周系设在脊部4两侧,故网线穿过穿线孔6时,即与脊部4外面的缓冲材料5接触,对网线产生良好的减震效果。又因穿线孔6在内周偏离中心线,使网线3穿过穿线孔6时,较接近拍框1的两侧表面,减少球受到拍框阻碍,以及因而触及拍框的失误机会。
如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惟精于此道之士所为变化和修饰,不悖本实用新型精神者,均在所附申请权利要求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国男,未经曾国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9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