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烧损线夹无效
申请号: | 92230447.5 | 申请日: | 199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越 |
主分类号: | H01R4/38 | 分类号: | H01R4/38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徐兆光 |
地址: | 164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烧损线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与设备连接的大电流连接器件,尤其是一种抗烧损线夹。
目前,电力设备使用的单线线夹通常是双片分开式结构,两片线夹中只有一片与异导体连接,而且连接固定方式往往采用四个螺钉压紧方式。在低压保险器中,如羊角保险,一般选用铜材,在使用时通常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1)因两片线夹中只有一片与异导体连接(与异导体连接的称为主线夹),另一片被称为副线夹的虽然也采用与主线夹相同的材质及与导体良好的凹面形式(副线夹上的凹面称为副面),因考虑主、副线夹上的主、副面压紧导线的需要,这样副面与主面不可能有紧密的直接接触,副面上的电负荷主要通过两边的压紧螺钉导入主面,为非优良接触,所以此线夹与导线(异导体)的接触不是接触长度的全圆周面接触,仅相当于五分之二,这样由于电接触面严重不足导致了该器件的烧损;(2)由于压紧螺钉为铁材,与两线夹(主、副线夹)又设有良好的电接触处理,副线夹的全部接触负荷电流又只能通过压紧螺钉导入主线夹,成了非设计性截流体,同时导线通常为铝材,而线夹又为铜材,二者的差异及氧化等也可导致烧损;(3)由于这类保险器通常是采用四个小直径螺钉压紧,要保证每个螺钉的压紧程度相同是困难的,操作者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有的螺钉紧有的螺钉松,而松动的螺钉又容易产生过热烧损,导致整个线夹烧损,同时安装操作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电接触面大(使主、副线夹的电接触近似于一体,导线的接触卡定长度近于全圆周面接触),使负荷电流分布平衡,防止烧损,安装使用及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的抗烧损线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抗烧损线夹,包括左、右两个主、副线夹及其压紧螺栓和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副线夹上半部设计为同方向(即走向相同)套装配合且圆滑过渡的弯勾,这里同方向指主、副线夹弯勾的弯曲方向(走向)相同,套装指副线夹上部弯勾可插入主线夹上部弯勾的内凹弧面内,主线夹上半部勾端(弯勾端部)设计为与副线夹上半部弯勾内凹圆形弧面相同且可配合卡住副线夹的圆形弧面,相应副线夹上半部弯勾的外凸弧面与主线夹上半部内凹弧面相同且配合,这就是说副线夹上半部弯勾的形状与主线夹上半部弯勾的内部形状(即内凹弧面及勾端圆形弧面)相同且配合,主、副线夹下半部为配合的接触平面,在接触平面上部左、右分别设有对称的半圆形左、右导线槽(即在主、副线夹的接触平面上同一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半圆形导线槽,当二者配合安装接触在一起时为近似导线截面的圆形),而接触平面下部设有可通过压紧螺栓和螺母固连主、副线夹及其内导线的通孔。本技术中主、副线夹可相对张开45°角,由于主线夹上半部弯勾端部设有可卡住副线夹的圆形弧面,因此使用时可直接固定一端即可,而且其电接触良好,另外导线接触卡定长度近似于全圆周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使单线导线卡定趋于合理,达到负荷电流分布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防止烧损,安全可靠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即主、副线夹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虚线为主、副线夹张开后的位置关系。
图2是图1的A向示图。
图中:1副线夹内凹圆形弧面、2主线夹内凹弧面、3副线夹外凸弧面、4保险片压紧螺钉、5导线、6右导线槽(半圆弧)、7螺母、8弹簧垫圈、9垫片、10压紧螺栓、11左导线槽、12副线夹、13主线夹勾端圆形弧面、14主线夹、15主线夹外凸弧面、16瓷托、17保险片压紧垫。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抗烧损线夹,包括左、右两个主、副线夹14、12及其压紧螺栓10和螺母7,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副线夹14、12上半部设计为同方向(即走向相同)套装配合且圆滑过渡的弯勾,这里同方向指主、副线夹14、12弯勾的弯曲方向(走向)相同,套装指副线夹12上部弯勾可插入主线夹14上部弯勾的内凹弧面2内,主线夹14上半部勾端(弯勾端部)设计为与副线夹12上半部弯勾内凹圆形弧面1相同且可配合卡住副线夹的圆形弧面13,相应副线夹12上半部弯勾的外凸弧面3与主线夹14上半部内凹弧面2相同且配合,这就是说副线夹12上半部弯勾的形状(包括3和1)与主线夹14上半部弯勾的内部形状(即内凹弧面2及勾端圆形弧面13)相同且配合,主、副线夹14、12下半部为配合的接触平面,在接触平面上部左、右分别设有对称的半圆形左、右导线槽11、6(即在主、副线夹14、12的接触平面上同一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半圆形左、右导线槽11、6,当二者配合安装接触在一起时为近似导线5截面的圆形),而接触平面下部设有可通过压紧螺栓10和螺母7固连主、副线夹14、12及其内导线5的通孔。本技术中主、副线夹14、12可相对张开45°角,由于主线夹14上半部弯勾端部设有可卡住副线夹12的圆形弧面13,因此使用时可直接固定一端即可,而且其电接触良好,另外导线5接触卡定长度近似于全圆周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使单线导线卡定趋于合理,达到负荷电流分布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越,未经刘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04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硝化器
- 下一篇:异步绕线感应电机调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