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1031.9 | 申请日: | 199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9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华平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2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便器 | ||
本实用新型产品——女用小便器,是一种医用产品,它适用于输液、骨折、偏瘫、年老体弱下床不方便的病人以及男性病人。
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内还未有此种产品,女卧床病人小便时,大多是用大便器接尿的,用大便器接尿弊病很多。
1、护士的劳动强度大;操作时护士一手将病人的臀部托起,一手将大便器塞在臀下。如果病人比较胖时,一个护士一手就难以托起病人臀部,必须用双手托起,而由另一个护士将在大便器放在臀下,所以很费体力和人力。
2、病人使用不方便,因为病人是平卧位或截石位,所以病人在小便时,如果尿的急些或用力大些,就很容易将尿液喷溅在床铺上。由于病人害怕尿在床上,所以容易产生紧张心理。
3、病人痛苦大:表现在现有大便器,一种是宽圆边式的便盆,一种是斜坡式的便盆。在使用时必须将病人臀部放在宽圆边上,这样臀部受力面积小,若遇着小便不畅通的病人,臀部处就可压出一道红印,如果用斜坡式的大便器时,尾尿就可顺着会阴流向骶尾部,而将床铺尿湿。
4、易发生并发症,有些病人由于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护士在放大便器时,体力有限不可能将病人臀部托到一定位置,所以在塞大便器时就可能擦着皮肤而进,长时间就容易将皮肤擦破,如果大便器上有破口或掉瓷处,就更容易发生褥疮。
5、接尿效果不理想,我们大概估计了一下凡用大便器接尿的病人,60%都有多多少少将床铺尿湿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的女用小便器,它可有效地解决卧床女病人小便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小便器的接尿口处做成具有特殊形状的开口。这个开口是由一个圆滑弧形的向前凸出的上缘和一个圆滑弧形的向前凸出的下缘及下缘正中部一个光滑向上的凸起与左右两个向内凹陷的圆滑弧形侧缘共同围成的封闭。这与女性会阴部的解剖特点相适应。构成了接尿口对女性会阴部的良好密封。
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优点是:
1、只需一人操作。一只手持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顶住会阴部,使接尿口与会阴部相吻合,就可将尿液接住。不必搬动病人,即节省了体力和人力,又可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是根据女性会阴部的解剖特点而设计的,所以接尿效果可靠,病人不必耽心尿湿床铺,从而解除紧张心理。
3、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还适用于各种体形(比如胖瘦)的女性病人。
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
如图1为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示意图。它由容器部分和具有特殊形状开口的接尿部分构成。容器部分具有开口,通过接尿部分并经接尿部分的开口和外界相通。
图1中的(1),是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接尿部分的具有特殊形状的开口,其接尿口由一个园滑弧形的向前凸出的上缘和一个圆滑弧形向前凸出下缘及下缘正中部一个光滑向上的凸起与左右两个向内凹陷的圆滑形侧缘共同围成的封闭,它与女性会阴部的解剖特点相适应。构成了接尿口对女性会阴部的良好密封。(2)、在接尿口的下方是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颈是由上壁,下壁及左右两个侧壁共同围成的封闭。其形状类似于一头大一头小的圆椎状。小头的这边与容器开口相连,并略向下倾斜。可有利于尿液流下。(3)、是贮尿的容器并有一个开口与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颈相连。它有贮尿的功能。(4)把手。
图2表示的是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俯视图。图2中的(1)是接尿口的上缘,其上缘是一个向前延伸的弧形的向前凸出,它与上壁构成对会阴部前上方的封闭。其作用可防止尿液的喷出。
图3表示的是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的主视图,图3中的(1)是接尿口的侧缘(分左右两缘),它是向内凹陷的圆滑弧形,与会阴部两侧的外形相适应,并构成对会阴部两侧的良好密封。(2)在接尿口的下缘正中部有一个向上的光滑凸起,它与产科会阴部紧密接触并与圆滑弧形的下缘及下壁构成对会阴部下方的良好密封。它有防止尿液外流的功能。(3)贮尿器的开口下缘距容器底部有一定距离。它可防止尿液倒流。
使用方法:
一手持本实用新型女用小便器,使接尿口紧贴于会阴部,并相互吻合,就可将尿液接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华平,未经吴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