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西餐变中餐烤箱专用灶头无效
申请号: | 92231613.9 | 申请日: | 199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0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汉臣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餐 中餐 烤箱 专用 灶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燃气烤箱灶的纵向喷气烹调用灶头,具体地说是一种由辐条状火管组成星轮形火盖,并与纵向喷咀及混合管组成一个完整的燃烧器,这种燃烧器不分主付火区,不仅克服了西餐灶头只有外火没有内火,不适宜中国全火炒菜的中餐做炊等缺陷,而且还消除了烟火屏蔽,改善了二次风及烟气的进出,本灶头是西餐灶改造成中餐灶的烤箱专用灶头。
现行的燃气灶除国产的横向喷气烟斗式灶头外,近几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从罗马尼亚、意大利、西德引进的西餐式烤箱,其烹调燃烧器的喷咀向纵向的混合管喷气引射一次风,其火盖仅在园周设了一圈火,中心部位无火,因此尖底锅炒菜因锅底盛油部分温度极低,而锅帮边已油烟大冒,所以菜炒不熟更炒不香,况且日久后锅底还生红锈,购用此灶的单位或个人连连叫苦,强烈要求速将西餐用的灶头改造成中餐全火型灶头,近年来已研制推出了二次引风全火式燃气烤箱灶头技术,只针对从罗马尼亚引进的烤箱的烹调灶头的改造而设计的,巧妙地在原来火盖上用二次引风技术开发了中间付火区,基本上适应了中餐全火炒菜的需要,但仍存在两个问题:一为中间加了一个二次引风燃烧体后,原来灶头的纵向尺寸高了一些,在与原烤箱配装中引起了一些改动,另一方面发现这种内外火区存在着一个烟火屏蔽问题,即火盖外围的主火区是由数十个密布的园的或方火孔组成,点燃后就自然形成一个环状烟火屏蔽,虽然自身因系横向喷燃,与二次风混合得很充分,但增加内火后,除二次引风能助燃外,却存在着外火形成的烟火屏蔽阻碍着外面的二次风进来助燃,内火的烟气又难于迅速排出而阻燃,对内外火的燃烧影响不良,其实这个烟火屏蔽问题在横向灶头火盖燃烧中也严重地存在着。因此需要研制开发一种无烟火屏蔽,内外全火,变西餐灶为中餐灶的燃烧更好的、全火无屏蔽燃气灶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使中西餐燃气烹调灶头不再分设内外主付火区,特别是将从国外引进的西餐式烤箱上的烹调火盖,以星轮形辐条状火管加上二次引风技术加以改造,彻底消除烟火屏蔽,使二次风可充分自由进入全火盖助燃,使每个火孔的烟气能迅速向外排出不再阻燃,使烟气中的CO大为减少,热效率亦能相应提高,在结构尺寸上便于与原烤箱配装,将西餐灶单火火盖变成全火无屏蔽的中餐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西餐变中餐烤箱专用灶头的任务是在西餐烤箱灶的烹调燃烧器纵向喷气的基础上,制配一种由辐条状火管组成星形或轮形或星轮形全火无屏蔽火盖灶头。其结构是纵向喷咀将燃气向纵向喇叭状或直管状混合管喷射,同时引入一次风加以混合,经燃烧室和火盖均匀地分送到各火管的火孔进行燃烧,其火盖分为两种,除一致采用从火盖中心向外辐射出5-12条辐条状园火管或方或梯形火管形成的星形或轮形或星轮组合形火盖外,在火盖中心部位有两种不同结构,一种为无孔封闭状,仅在下方设一能起均匀分气作用的半球或锥凸,另一种是在中心打孔,并设螺扣装配对接一个二次引风补心,补心中心形似台锥,台锥下部用标准钻头打出一个标准喷咀,利用混合气的势能向火盖中心喷射的同时引入二次风补氧助燃;台锥中部即二次引风喷咀上端外侧设2~4条二次引风横管,管的外端设一围圈,在围圈和进风横管的相应部位开通进风口;台锥的上部中心纵向打一孔作为二次引风上通道,将二次风引向锅底下各火孔助燃,火盖中心的下侧设一座圈,以便与混合管的上顶部设置的座圈相对接形成燃烧室,火盖座圈与二次引风补心的围圈及进风横管的相应部位打通二次风的进风口,而混合燃气是与二次引风隔开的;辐条状火管的上面设火孔凸台,凸台中心打火孔,火孔上可安装耐高温合金网,以彻底消除回火,脱焰、断火、火焰不均匀等弊端,为了工艺简便,也可不设火孔凸台,而直接在火管上面沿中心线打一排细火孔或中心线两侧交插打两排细火孔,也能达到正常燃烧;为了缩小各火管外端之间无火的距离,在火管外端制成丁字头,在丁字头两端斜面上各打一交角不小于60°的斜火孔,以增强火盖外围之火势也可将丁字头连接成环管,环管上侧应稀疏间隔地分组打火孔,火孔组之间留出二次风进入和内火孔烟气排除的通道,以保证无屏蔽全火良性燃烧。
本实用新型西餐变中餐烤箱专用灶头的具体实施例由以下附图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西餐变中餐烤箱专用灶头带二次引风补心,星轮形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如图1:1为纵向喷咀,2为混合管管座,3为纵向混合管,4为混合管座圈,5为二次引风式星轮形火盖,6为辐条状火管,7为丁字头,8为斜火孔,9为凸台,10为火孔,11为金属网罩,12为二次引风补心,13为火盖座圈,14为燃烧室,15为二次引风横管,16为补心围圈,17为旋接螺扣,18为二次引风上通道,19为二次引风喷咀。将纵向喷咀1安装在混合管管座2上,纵向混合管3的下部紧密插入混合管管座2内,二次引风式星轮形火盖5的火盖座圈13紧密装入混合管座圈4内组成燃烧室14,二次引风补心12与星轮形火盖5的中心部位的旋接螺扣17旋接,形成一个整体的二次引风式星轮形火盖5,补心围圈16的外园与火盖座圈13的内园紧密对接,并使二次进风横管15的外端进风口与火盖座圈相应部位对正相通,连成二次进风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汉臣,未经李汉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安全调压器
- 下一篇:一种轻质承重夹芯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