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条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31705.4 | 申请日: | 199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原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条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适合于各种不同型式灯条的控制装置。
由于老式的霓虹灯灯管在使用上有许多的限制及不便,因此,产生了一种组装、运输及控制上更为方便实用的灯条产品。普通的灯条产品在工作中产生亮熄、明暗或快慢等功能变换是利用可变电阻R调光或其它等效工具控制的,如图1所示,但是由此装置控制的灯条难以产生灯条在光色变换中的明暗重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灯条在光色变换中产生明暗重叠效果的灯条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灯条的光色变换多样化,产生更佳的宣传效果,另外也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灯条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条控制装置,由电源电路、频率检测放大电路、中央处理单元(CPU),响应速度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组成,电源电路将交流电源变压、整流及稳压后输出一个工作电压供给频率检测放大电路、中央处理单元、响应速度控制电路,由频率检测放大电路输出一个经二极管半波整流后的信号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将信号送至响应速度控制电路后,通过可调整的RC延时电路对送来的信号进行速度时间调整,产生不同的速度时间值,送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获得该信号后,按其延迟时间的不同作不同的功率传输至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以延迟时间的变化而动作或结束,使负载的灯泡按延迟时间的变化逐渐变亮或变暗。
图1为普通的灯条控制装置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块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交流信号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电路1,频率检测放大电路2,中央处理单元3(CPU),响应速度控制电路4、驱动电路5、负载6组成,电源电路1将交流电源电压变压、整流及稳压后输出一个5伏特工作电压供给频率检测放大电路2、中央处理单元3、响应速度控制电路4中,频率检测放大电路2主要由一个运算放大器OP1构成,(OP1为市售常用的运算放大器),并输出一个经二极管D半波整流后的信号至中央处理单元3,中央处理单元3将信号送至响应速度控制电路4,响应速度控制电路4主要由一个运算放大器OP2(OP2为市售常用的运算放大器)及一可变电阻R和电容C构成,可变电阻R和电容C组成RC延时电路,中央处理单元3送来的信号加到RC延时电路上,通过可变电阻R调整,改变电容C的充电时间,如图4(b)所示,产生不同的速度时间ts值,而达到速度的控制,不同的速度时间值的信号送到中央处理单元3,中央处理单元3获得该信号后,即按不同延迟时间td的不同,如图4(a)所示,作不同的功率传输至驱动电路5,驱动电路5是3个带有负载(灯条灯泡)的驱动单元DR1、DR2、DR3组成,每个单元为可控硅开关控制,其触发角即为延迟时间td,当中央处理单元3按延迟时间td控制触发可控硅的闸极而导通DR1、DR2、DR3时,由于可控硅的触发角为延迟时间td,就形成驱动电路DR1~DR3动作或结束时均有一段相同的延迟时间,亦即当DR1结束动作使负载的灯泡熄灭时由于td的延迟而逐渐变暗熄灭,此时开始动作的DR2则使另一负载的灯泡以同样的延迟时间而逐渐地发亮,从而产生了负载灯泡在光色变换中明暗重叠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原,未经林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受冻预报器
- 下一篇:音乐同步彩灯程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