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式速热取暖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1756.9 | 申请日: | 199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安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荣富 |
主分类号: | F24B9/00 | 分类号: | F24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式速热 取暖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具体说是一种迴转式速热取暖加热器。
公知的取暖器,加热水箱安装在炉壁上,加热速度慢,不需用热水时,水箱中的冷水影响炉子热量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加热速度快,不影响炉子的正常使用的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迴转式速热取暖加热器包括热源和散热器,其特殊之处在于热源上悬挂着一个加热水包,上水弯管和回水弯管的一端分别与加热水包内室相通。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内室相通。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热源可是电炉、油炉、气炉、煤炉。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加热水包可以是由装在加热水包内室包体上的一环阻水片、二环阻水片所构成,一环阻水片和二环阻水片使加热水包分成三个水室,通过一环阻水片和二环阻水片上分别设有的导水孔,使加热水包内的三个水室的水相互导通。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上水弯管和回水弯管分别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可迴转的弯管。回水弯管上装有一个设有进水斗的进水管,进水斗上装有堵盖。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散热器可以是通用的民用散热器,散热器上装有一个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热源上悬挂着一个加热水包,一端分别与加热水包内室相通,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内室相通的上水弯管和回水弯管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可转动的弯管,因而,当迴转式速热取暖器内注满水时,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可迅速使加热水包二环阻水片内的水受热向散热器内流动,便可达到速热的目的,当散热器内的水温达到一定量时,可旋转加热水包,使之离开热源。本实用新型与公知的散热器相比,具有速热的功能,在散热器内水的温度达到一定量或需用热源炒菜、做饭、烧水及其它用途时,可将加热水包转到一边,不用移动热源,需用热水或需要排出散热器内的水时,可打开散热器上的排水阀使水流出,本实用新型是家庭、学校取暖的理想用品。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
1-热源,2-加热水包壳体,3-一环阻水片,4-一环阻水片导水孔,5-二环阻水片,6-二环阻水片导水孔,7-上水弯管,8-进水斗,9-堵盖,10-散热器,11-排水阀,12-进水管,13-回水弯管。
参照附图可知,该迴转式速热取暖加热器包括热源1,热源1上悬挂着加热水包,加热水包壳体2内装有的一环阻水片3和二环阻水片5,使加热水包内形成三个水室,通过一环阻水片3上设有的一环阻水片导水孔4,二环阻水片5上设有的二环阻水片导水孔6使三个水室内的水相互导通。
上水弯管7和回水弯管13,分别是以螺纹方式相连接的,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迴转的弯管,上水弯管7和回水弯管13的一端分别与加热水包内室相通,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10的内室相通,进水管12一端装有进水斗8,进水斗8上装有堵盖9,另一端与回水弯管13相通。散热器10的下部装有排水阀11。
取暖时,打开堵盖9,将水从进水斗注入,水经进水管12分别进入加热水包和散热器10,将水加满后盖上堵盖9,热源1供热后,加热水包二环阻水片5内的水在热力作用下受热澎涨,热水经上水弯管7进入散热器10,散热器10内的冷水经回水弯管13进入一环阻水片3外的水室后,在经一环阻水片导水孔4进入二环阻水片5外的水室,最后经二环阻水片导水孔6进入到二环阻水片5的内水室,使水形成循环,由于一环阻水片导水孔4和二环阻水片导水孔6的孔径较小,限制了水的循环速度,使热源供热集中在二环阻水片5内的水室,因而可达到速热的目的。
从进水斗8加水时,也可只将水加至加热水包满为止,盖上堵盖9,使上水弯管7和散热器10的上部无水,二环阻水片5内的水在热源1产生的热力作用下迅速蒸发,蒸气经上水弯管7进入散热器10,从而达到速热的目的。
需用热水或需将水排出时,可打开排水阀11,将水泄出。当散热器10内的热度达到一定量或需用热源1做饭,炒菜及有其它用途时,可将加热水包转到一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荣富,未经安荣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