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二次雾化化油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1838.7 | 申请日: | 199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向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建新 |
主分类号: | F02M19/10 | 分类号: | F02M19/1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18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二次 雾化 化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汽油发动机燃料更充分雾化,特别进行第二次雾化的装置。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化油器都是上置下吸式一次雾化型的,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汽油从主供油量孔3、省油系量孔2流出,在主油道与主空气量孔4所供入的空气相混合,变成泡沫状油流经小喉管油道5进入小喉管6进行雾化,然后进入燃烧室气化并燃烧作功。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单靠一次雾化,汽油中的油分子不可能都找到助燃的氧分子,雾化不彻底。由于雾化不彻底,燃料在燃烧室不能充分燃烧,未能充分燃烧的气体呈黑烟从排气管排出,不仅浪费燃料,也污染环境,还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
为解决一次雾化不充分这一问题,现已有一些根据二次雾化设想改良出的化油器装置。如《汽油发动机二次雾化节油增力装置》(公告号86202107、公告日870701),《发动机二次化油器》(公开号86100372、公开日870812),《汽车用二次雾化节油器》。(公告号2089986、公告日911204),等等。它们的结构虽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都只是在小喉管上或下增加一个振动或旋转装置,没有涉及化油器的心脏--油道的变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化油器油道进行简单的,但是是根本的改变,使化油器在原一次雾化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雾化过程,达到节约燃料20%,增加功率5%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汽车用二次雾化化油器,由省油系量孔2、主供油量孔3、主空气量孔4、小喉管油道5、小喉管6组成。主供油量孔3设置在主油道内,位于浮子室1油平面上,与主空气量孔4呈同一垂直位置,并通过管道相触。省油系油道喷口8与小喉管油道5相对设置在主油道两侧,与主油道量孔3、主空气量孔4共同组成第一雾化室。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原一次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将省油系油道从主油道分出,设置专门的省油系油道9;将主供油量孔3设置在主油道内的浮子室1油平面之上,主油道与主空气量孔4、省油系油道喷口8、小喉管油道5,共同组成第一雾化室。燃料从主供油量孔3喷出,在管道缺口处与主空气量孔4进入的空气汇合;从省油系油道口2供出的油经省油系油道9从油道喷口8喷出,在缺口处与主供油量孔3供的油以及主空气量孔4所供空气汇合进行第一次雾化。由于增大了主空气量孔4的孔径,进气量也加大了一倍多,从第一雾化室进入小喉管油道5内的不再是泡沫状油流,而是已经过第一次雾化的颗粒状油雾了。油雾经小喉管油道口7喷出,在小喉管6与强大的空气流混合,进行第二次雾化,然后在燃烧室气化、燃烧、作功。特将小喉管出油口7设计为45°向下斜角,实验证明,这样做能保证汽油二次雾化充分、彻底。
本实用新型将原一次雾化化油器主供油量孔3设置在浮子室之下的油流状供油(见图1)改为主供油量孔3设置在浮子室油平面之上,主油道内的喷油状供油。这样不仅提高了发动机与化油器在加速与减速过程中的相互灵敏度,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而且堵绝了原化油器主配剂针、即主供油量孔经常发生漏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二次雾化化油器在东风140-1型汽车五千公里试验证明:二次雾化化油器在起动、加速、中速、高速状态下,各项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EQH102型二次雾化化油器。具体体现为:
1、动力强劲:无论发动机处于何种工况,动力大于使用一次雾化化油器5-10马力。东风车设计最高时速为90公里/小时,现在可达95-100公里/小时,时速增高5-10公里/小时。
2、雾化良好:行驶五千公里后排气管管口呈土红色,排出的尾气经检测低于排放标准。无论处于何种工况,均无黑烟排出,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3、油耗降低:东风车设计油耗为28分升/百公里,现在油耗为22公升/百公里,节油达21%。
4、经济时速提高:东风140-1型汽车经济时速为40-50公里/小时,超过60公里/小时,则耗油量激增。现在的经济时速为50-60公里/小时,能满足公路改观、车速提高的客观要求。
本实用新型适应于50KW以上各种汽油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建新,未经向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液化气钢瓶的节能器
- 下一篇:箔式电阻温度敏感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