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1876.X | 申请日: | 199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冀森;谢名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5/00 | 分类号: | F23D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锅 液体燃料 汽化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
在应用煤炭制气和炼焦等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副产品——粗甲醇需要加以利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推广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的复合燃料,并作为生活能源的一部分,有广阔市场。目前推广应用上述液体燃料的主要器具,这种灶具的技术关键在于液体燃料汽化的优劣。以往的液体燃料汽化灶具包括直通式汽化器,在汽化器的上面或下面装有过热器,在两者外围有气室,其上缘设有主火孔,汽化器的出气管与过热管连接,然后经控制阀、气喷嘴、引射管与气室至火孔燃烧。由于汽化部分采用直通式结构,没有气液两相的积蓄和分离功能。因此,当热负荷增大时,必然造成汽化不充分,而使液态燃料进入气室产生剧烈的阵发性黄焰,燃烧很不完全。此外,现有的汽化燃烧器大多采用中心封闭的头部或采用条形火孔,二次空气严重不足,烟气中COα=1(换算到空气过剩系数α等于1时的一氧化碳含量,下同)普遍高达0.10%以上,大大超过家用灶具标准COα=1<0.05%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列措施,其汽化器为环形汽锅,进液管从锅底向上伸入内部1/4~3/4处形成溢流口,出气管从锅底向上伸到顶,出气管的口部始终高于进液口平面,其口部有一环形沟槽,沿沟槽有一群小孔。
这种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具有热负荷调节性能好,火焰清晰稳定,组装灶具后;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COα=1<0.03%,而热效率高达58.8%,比现有液体燃料汽化灶节约燃料10-15%,主要技术指标相当于燃气灶具A给水平。
下面附合图详细加以说明。
图1是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A-A剖面图。
图2是汽锅式液体燃料汽化燃烧器顶视图。
图3是环形汽锅展开图。
位于燃烧器中上部的环形汽锅(1)为一截面呈扁形的金属管,其园周角为320°,两端封闭,进液管(2)从锅底向上伸入内部的1/4~3/4处,形成溢流口,具有保持液面平衡的进液及溢流作用;多余的液体在汽化压力的作用下被送回进液管。环形汽锅(1)的上部约2/3为汽化后的压力气体,出气管(3)从锅底向上伸入到顶,在其口部有一环形沟槽,沿沟槽有一群小孔,具有气液分离作用,气体自小孔群流出,经针形阀(4)热负荷控制后送至环形过热管(5),它的进气端与(4)相连,出气端与气喷嘴(6)连接,气体在(5)中进一步被加热,提高温度,以保证进入引射管(7)的气体处于过热状态,做到火焰燃烧稳定。在环形汽锅和过热管的外围为燃烧器气室,经由连体火盖(8)和外壳(9)组成,连体火盖的上部有带沟槽的檐,它与外壳的上缘翻边构成主火孔(10)。在连体火盖的直筒上部有二圈带切向倾角的副火孔,其火焰分别对准环形汽锅及过热管,提供汽化所需的热量,连体火盖可自上端取出,方便清扫。此外,在予热盘(11)及主火孔(10)处各装有放电针(12)和(13),组成“双重点火”系统。点火时,在它们的放电间隙加有15000V的脉冲高压,并形成连续火花,点燃燃烧器,其中放电针(12)在冷态启动时起作用,而放电针(13)则在热态重点时起作用,因此在热态意外熄火时,重新点烯就很安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18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