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输液加压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2734.3 | 申请日: | 199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杰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10001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输液 加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输液加压器。
目前,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及输液抢救中均采用高挂或高举的方式进行输液,参见图1,高挂高举的目的是为使药液瓶处于高于人体的输液部位,以便产生位能压力,使药液在自身位能差压力作用下滴入患者体内,这种传统的输液方式及结构的缺点是:第一,药液瓶必须挂放或举放高于患者输液部位的高度,而且,挂的高度越高,其点滴速度则越快。反之则越慢,因此其滴入速度不易控制,因为挂点滴瓶的挂杆高度是有限的。另外,输液的软管是由点滴药液瓶垂下并延引到人身点滴部位的,一旦固定后,病患者是不便活动的,甚至几小时不能动,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并感到一种由软管垂挂重力所引起的牵拉感觉,很不舒适。
第二,在药液瓶下部还应插放一条与外部大气相通的进气管,以使瓶内药液能顺利滴下,由于进气管是与大气相通的,难勉使一些微尘灰尘或有害成份被混入药液中,而造成药液的污染,被污染或不洁净的药液滴入人体内则是很不利的。
第三,在急救抢救或路途抢救中,药液瓶是靠护理人员高举而实现点滴的,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举挂高度不易均衡,导致了点滴速度不均,即进药量忽多忽少,不利于患者的抢救。
第四,这种高挂式点滴结构,只能用于打点滴,而无法用于输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靠给输液液体加压,不用高挂、高举即可进行输液的便携式输液加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中空壳体上端扣连有隔板,在隔板内装有输气阀、止位开关和进气阀,止位开关上端探露在扣盖于隔板上部的盖板上,止位开关中部铰支在盖板下部的支座上并与输气阀上部相卡合,输气阀下部有一下探于壳体内的导管,输气阀上段与调压杆套卡,输气阀顶端探卡在盖板上凸的出气嘴内,出气嘴探装在上盖的下凸卡套内。揭开上盖,将气源插入进气阀,即可将气体输入壳体内备用,输液时,将外接软管一端插到出气阀上,其另一端插引到输液瓶上,按下止位开关,即可输气进行压力顶压输液。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输液时无需高挂高举,既解决了靠位能压力输液量不稳定的问题,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患者活动的自由性。
2.它不仅可以在与输液部位同高度的地方使用,而且还可挂放在床底部,地上及医务人员的身上进行低位压力输液。
3.由于原来与大气直通的进气管现改为直接与输气阀的出气嘴插连,而通过的气体是比较洁净或经过滤净化后的气体,故有效地防止了气体对被输液体的污染。
4.如灌入的气体是纯氧的活,还可用于家庭或临时急救使用。
5.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现有输液装置的使用状态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2~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在中空的壳体8上敞口端连接扣盖有一隔板6,在隔板6内依次装放有输气阀5,止位开关4和进气阀7,止位开关4上部探露在扣罩于隔板6上部的盖板2中,止位开关4中部铰连在隔板6上凸的支座6A上,止位开关前探的横杆4B与输气阀5上段相卡合,输气阀5下探的导管5C探伸于壳体8内,输气阀5顶端探卡在盖板2上凸的出气嘴2A内并与调压杆3套装,出气嘴2A活动插放在上盖1的下凸的卡套1A内。参见图2和图3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中空的壳体8内设置有隔板式的加强筋板8A,各加强筋板之间均与壳体上部相贯通,与中空壳体8横截面形状相同的隔板6一侧凹孔6B内竖直插装有输气针阀5,输气针阀5的下探空心引管5C探插在中空的壳体8内,隔板6与其上盖板2所形成的腔室9内的输气针阀5段长与止位开关4的横杆4B前端卡拨并与调压杆3相套装,盖板2对应于输气阀5的对应位置上上凸一锥柱状的出气嘴2A,出气嘴2A一侧的盖板2上开设有装放止位开关竖杆4A的开关孔2B,止位开关4的竖直杆4A下部套装有弹簧4C,弹簧4C座放在隔板6的凹坑6D内,进气阀7装放在盖板2右部下凹的凹座2C内,凹座2C插放在隔板6的通孔6C内,扣碗状的上盖1下凸的空心圆筒形卡套1A的顶部中心下凸有一与锥柱状的出气嘴2A顶端孔相顶靠吻合的锥柱1A1。参见图2和图3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杰,未经刘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2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捕捞底层鱼的拉网
- 下一篇:折叠式特技摄影构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