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扫描式多点测量自动切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33714.4 | 申请日: | 199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樊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研所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小霞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多点 测量 自动 切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扫描式多点测量自动切换装置,主要应用于多点应变测量中各测量点之间的依次切换。
在多点应变测试中与现有应变仪相配用的多点切换器普遍使用机械式手动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的主要功能是对各测量点上的应变传感器进行依次接通,使应变仪根据它所接通的顺序对多个测量点的应变情况进行逐点测量。上述切换开关存在着稳定性差、故障率高,而且体积大,笨重,耗电大等缺点,已不能适应应变测试的需要。目前,大型的多点应变测试系统大都是进口设备,系统中的多点切换控制功能及应变测量与测量参数的处理均由计算机完成,系统性能良好,测试方便,但是价格昂贵,而且作为现场测试会受到现场条件的很大限制,如:不能在无交流电源处使用,对环境条件如温度、静电干扰等要求较高,现场使用移动不便。因此,上述大型多点应变测试系统不适于现场测量。目前,我国大量的现场勘测、设计、科研单位还在使用不带电子计算机控制及处理系统的应变测试仪器。因此,非常需要一种能替代机械式手动切换开关的自动切换器,来提高现有多点应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已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扫描式多点测量自动切换装置,以替代机械式手动切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参见图2,具有一个由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构成的主控器1用于控制切换继电器J1-Jn的动作;在主控器的多个并行输出端对应接有多个切换继电器J1-Jn的三极管驱动电路T1-Tn和切换指示器F1-Fn,多个切换继电器J1-Jn对应地接在三极管驱动电路T1-Tn中;在主控器的串行输入端接有一个清零、启动控制电路2;在主控器中还设有起止点选择开关3分别用于切换起、止点的选择;在主控器的cp时钟端接有一个自动切换信号发生器4和手动切换信号发生器5并由转换开关6完成上述两个信号发生器的相互转换,本装置还具有一个采数同步电路7用于产生与切换信号同步的采数指令。
本实用新型用数字电路实现了对各应变测量点的扫描式自动切换,并可使用直流电源,具有体积小、携带、移动方便、性能良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非常适于现场勘测,同时它还为现有的应变仪配用计算机提供了一个必要的配用设备,有了它,就可以利用较少的资金方便地对现有的应变测试仪器进行自动化改造,构成由计算机主控的全自动扫描式切换及采数的大型多点应变测试系统,从而替代进口设备,节省了资金。
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3.多点应变测量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4,主控器是由多个D触发器D1-Dn接成的一个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在各D触发器的输出端都对应接有一个三极管驱动电路10和二极管发光指示器11,各切换继电器12对应接在各三极管驱动电路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显示器F1-Fn共用一个限流电阻13。清零、启动电路具有一个双稳电路14,它的一个触发输入端通过一个二极管15和非门16与高电平相接,在非门16的输入端接有清零、启动按键17和外接控制信号插孔18。双稳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起点选择开关19与移位寄存的串行输入端相接,旋动开关19可在1-n点中任意选择起测点,各D触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止点选择开关20与低电平相接,旋动开关20可在1-n个点中任意选择止测点,图中所示起止点选择开关的位置是从第1点起至第n点止。在移位寄存器的cp时钟端,接有一个由两端输入史密特与非门21接成的双谐振荡器和由另一个两端输入史密特与非门22接成的单稳电路,双谐振荡器为移位寄存器提供一个连续的cp时钟,单稳电路通过按键36为移位寄存器提供手动控制的cp时钟。开关24实现振荡器两种振荡频率的转换,使本装置具备快慢两种切换速度。换转开关6实现自动切换与手动切换的转换。采数同步电路由与门25、电阻27、二极管28和插孔29串联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研所,未经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研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3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