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电饭锅无效
申请号: | 92233993.7 | 申请日: | 199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0 |
发明(设计)人: | 肖景明;王凡;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广州信箱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泽智,兰伟宁 |
地址: | 5102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电饭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特别是一种节能型电饭锅。
现有电饭锅的电源开关合上后,立即全功率加热,饭煮好时,内锅底部温度达到103±2℃,磁钢限温器动作切断电源开关,电饭锅进入保温阶段,由双金属片控温器控制锅内温度在70±10℃。此种电饭锅的最佳加热曲线如图1所示,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曲线中Ⅱ阶段(即从室温到70℃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控制在13±2分钟左右,在这个阶段,淀粉酸的生化活动最为活跃,时间太长或太短都对煮饭质量有不良影响。但普通电饭锅对不同的煮饭量难于达到曲线中Ⅱ阶段的要求,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只好用不同容量的电饭锅来解决这一矛盾,即使这样也仍然无法解决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保证电饭锅的最佳的加热曲线,从而提高煮饭质量的节能型电饭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锅耳、内锅、外壳、电热盘、双金属片恒温器、磁钢限温器、电源插座、按键开关、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有延时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中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1与磁钢限温器中的开关MP串联后再与双金属电控温器中的开关K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延时控制电路中电容C3的正极与集成电路IC1的1、2、5脚相接,IC1的11脚通过R3与三极管BG1基极相接,BG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线圈相接。电子线路板通过隔热材料装在外壳内的底部。
图1为电饭锅的最佳加热曲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延时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由锅盖1、锅耳2、内锅3、外壳4、电热盘5、双金属片恒温器6、磁钢限温器7、电源插座8、按键开关9、指示灯10、延时控制电路11、隔热材料12、电子线路板13等组成。延时控制电路11中的电子元件装在电子线路板13上,而电子线路板13通过隔热材料12装在外壳4内的底部。
参照图3,在磁钢限温器按键开关MP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1,这个触点要在电源接通,电饭锅开始加热13±2分钟以后才闭合,因此在13±2分钟之内,电饭锅加热是由双金属片恒温器6所控制(即由其中的开关K的通断所控制)。即在13±2分钟内,加热温度控制在70℃±10℃内。13±2分钟后,J1-1闭合,电饭锅才开始全功率加热。
参照图4,延时控制电路11由集成电路IC1、三极管BG1、电容C3、电阻R2、R3、继电器J1等组成。接通电源后,由于C3的作用,IC1的11脚仍然输出低电平,BG1截止,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断开;当13±2分钟后,C3充电到高电平,IC1的11脚变为高电平,BG1导通,继电器J1通电,J1-1吸合,电饭锅进入全功率加热。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煮的饭比较松软,质量明显提高,且可节约电能10%~14%。
2.结构简单,所需增加成本不高,制造容易,适合于广大家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广州信箱技术研究所,未经交通部广州信箱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3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