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机缺相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34361.6 | 申请日: | 199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锐忠 |
主分类号: | H02H7/09 | 分类号: | H02H7/09 |
代理公司: | 肇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俊刚 |
地址: | 5272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电学中的保护装置。
现有电动机缺相保护装置,主要原理是负序电压、感应电流及中性点电位平衡等保护装置,它们共同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价格高,安装使用不便等缺点。
为避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现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安装在接触器内的电动机保护电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双向晶闸管V1的三个端子T1、T2和G分别接入电动机三相电源,当其中任一相缺电或电压降低到一定值时,晶闸管V1即关断,使其负荷接触器线圈失电而跳闸,从而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电动机缺相保护电路是由一个双向晶闸管V1,一个触发管V2,一个由四个稳压管V3-V6(每两个稳压管反接)构成的电压阻抗器,一个电容C1和四个电阻R1-R4组成。它们的连接关系是,双向晶闸管V1的三个端子中的T1与接触器K连接后接入电动机的C相电源,T2接入A相电源,G经触发管V2后接入电压阻抗器(V3-V6)的正极,阻抗器的负极接电阻R1后接电动机端三相中性点(由三个电阻R2、R3、R4接入三相得出),然后,经R2的接电源、电动机A相,R3接B相,R4接C相,在晶闸管V1的T2端与阻抗器负极之间串入电容C1,构成的电动机缺相保护电路装置。
下面作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机缺相保护装置电路
图2为晶闸管触发相位关系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用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电动机缺相保护电路,在电源电压220V时,电流为2mA或以上,当电压在190V时,电流在1mA或以下,为保证G极电压达到触发要求,则需通过RC电路充电,使其能正常触发,但在缺相时,G极电压为190V,因电流太小,虽经RC充电,仍不能使晶闸管V1触发而跳闸。从晶闸管V1触发的相位关系看,晶闸管V1的G极接平衡O电压,G、T2极电压为OA相电压,超前T1、T2极的CA相电压为210°(相当30°)的触发角(触发角的作用是补偿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滞后电压的一个角度约60°,以保证在电流过零时触发晶闸管V1),RC电路作充电调整,使晶闸管V1在OA相为210°-270°(相当30°-90°)内,即CA相在0-60°内触发,电流保持正常流通。但当电源A相缺电时,晶闸管V1的T1、T2极接入电压为BC相电压的一半,即190V,小于额定电压70%而跳闸;当B相或C相缺电,G极压为CA相或AB相电压的一半即190V,电流小于1mA,虽经RC电路充电,但仍不能触发晶闸管V1而跳闸断电,电动机得到保护。上述效果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安装方便,可安装在接触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锐忠,未经王锐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43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