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单元移动变电站无效
申请号: | 92235679.3 | 申请日: | 199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8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春;李连博;姜奎田;崔守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开春 |
主分类号: | H02B7/00 | 分类号: | H02B7/00;H02B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扬生 |
地址: | 110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移动 变电站 | ||
双单元移动变电站属于一种电源供电设备,主要用于野外施工现场,如公路、铁路及桥梁的修建,露天矿开采、油田、隧道施工场所等。
目前国内对于高压变、配电通常是采用固定变电站,这种固定变电站造价较高,又不能满足临时施工单位使用的需要,当工程完成之后还要拆除固定变电设备及建筑物,造成极大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野外施工场所如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施工的需要,提供了一种双单元移动变电站,该变电站可装在火车或汽车上作长途运输移动,或用牵引车短途牵引到新的施工场所。
双单元移动变电站是对现有固定变电站的改进,该变电站由高压进线单元和低压配电单元组成,该移动变电站有全封闭式的和半封闭式两种。全封闭式如图1所示它的高压进线单元和低压配电单元均固定在钢结构的滑橇底座27上,高压房23、低压房24均采用薄铁板制作铁制房间与底座27焊接成一体。其中高压进线单元包括:安装在高压房23上的可折式高压接线柱1,装在该接线柱上的高压进线绝缘子2,高压穿墙瓷管3,在高压房23内装有高压熔断器4,真空断路器5、避雷器6、变压器7,在变压器7上有高压输入端子8,低压输出端子9、油枕10、变压器周围有散热片11、下部有油液排放阀12。低压配电单元包括:低压房24,在低压房24内装有隔离开关13,下设3-8个回路负载,每个回路均有负荷开关18,熔断丝19控制保护,在低压房24中有电流互感器14,电流表15、电压互感器16、电压表17,做为电流电压的指示,接地测试监视器22做为高压漏电监视,过流保护和监视。
在滑橇底座27两端每侧设有牵引拉环28,做为短程牵引和启吊使用,底座27上部有上封板30,下部有下封板31,中间装有加强筋32。底座底部有滑板29;半封闭式的如图2所示,它的高压进线单元包括可折式高压接线柱1,装在其上的高压进线绝缘子2,高压熔断器4、真空断路器5、避雷器6、变压器7主要部件组成,该单元由10KV电网通过高压电缆供电,经变压器7付边的低压输出端子9,向低压房24配电单元供电,为确保安全,四周设有护栏围网33。
主要技术参数:
10KV/0.4KV变电站
1、输入额定电压10KV;
2、输出额定电压0.4KV;
3、变压器容量为500~800KVA;
4、底座长,宽为500mm×2200mm;
6KV/0.4KV变电站
1、输入额定电压为6KV;
2、输出额定电压为0.4KV;
3、变压器额定容量为300~500KVA;
4、底座长、宽为5500mm×2200mm。
如果改变输入电网的电压为6KV时,只需改换变压器7为6KV/0.4KV,容量为300~500KVA,即可变成6KV/0.4KV的变电站。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单元全封闭式移动变电站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单元半封闭式移动变电站结构示意图;
图3是该移动变电站滑橇底座主视图;
图4是该移动变电站滑橇底座俯视图。
图中标号:1、高压接线柱;2、高压进线绝缘子;3、高压穿墙瓷管;4、高压熔断器;5、真空断路器;6、避雷器;7、变压器;8、高压输入端子;9、低压输出端子;10、油枕;11、散热片;12、油液排放阀;13、隔离开关;14、电流互感器;15、电流表;16、电压互感器;17、电压表;18、负荷开关;19、熔断丝;20、室外照明灯;21、室内照明灯;22、接地测试监视器;23、高压房;24、低压房;25、遮雨板;26、门;27、底座;28、牵引拉环;29、滑板;30、上封板;31、下封板;32、加强筋;33、护栏围网。
拆卸与安装:
高低压单元的电气元部件连同封闭铁制房间与滑橇底座一起搬迁,不需拆卸和重新安装,但长途运输时,可将高压接线柱1拆下放倒,运到指定地点后重新安装,在施工场地内短途迁移时,可用牵引车直接牵引拉到指定地点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开春,未经杨开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5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