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轮架的避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2236667.5 | 申请日: | 199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蔡信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信德 |
主分类号: | B62B9/18 | 分类号: | B62B9/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浩敏,林道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轮架的避震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弹簧取代常用橡胶块作为缓冲元件,达到有效避震的目的,提供婴儿平稳、舒适的乘坐感的设计。
婴儿手推车的问世为现代家庭带来不少便利,现有的婴儿手推车的车轮架部分皆无特别设计的避震装置,如图4所示,该车轮A枢设于一轮座B上,轮座B上固设于婴儿手推车的车架C末端,轮座B与轮架C间则塞置一橡胶块D,橡胶块D贴合于车架C的管面,当车轮A震动时靠橡块D本身的弹力达到减震效果。上述结构中的橡胶块D的避震效果不大,故当婴儿手推车遇不平路面时,车轮A的震动均会直接由橡胶块D传运至车架C及车体,无法提供一舒适、平稳的乘坐感。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婴儿车轮架的避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婴儿车轮架的避震结构包含:一轮座、一结合座及一弹簧,配合数个车轮后枢设于车架上,其特征在于:
轮座前端有一开口,靠近后方处设有轮轴孔,座体后端成型一凸耳,凸耳上方预设一定位铆固孔;
结合座自上端面开一嵌设槽,座体靠近底端处亦设一定位铆固孔;
结合座穿过轮座的开口,弹簧两端分别勾设于轮座与结合座的定位铆固孔间,车架嵌于结合座的嵌设槽内,且轮座、结合座固设于车架上,借上述结构,当车轮遇不平路面,弹簧可适度伸缩达到避震、缓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结合座的嵌设槽于相对的两槽壁设有剖槽,可适用大小不同的车架。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述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3A和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4是常用避震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含一轮座1、一结合座2、一弹簧3及铆钉4等构件,其中:
轮座1前有一开口11,于靠近后方处设有轮轴孔12,轮座1后端成型一凸耳13、凸耳13上预设一定位铆钉孔131,凸耳13上方还设有一煞车杆14。
结合座2自上端面开一嵌设槽21,该嵌设槽21于相对的两槽壁设有剖槽211,结合座2靠近底端处亦设一定位铆钉孔22。
参阅图2,取结合座2先行穿过轮座1的开口11,令弹簧3两端分别以铆钉4勾设于轮座1及结合座2的定位铆钉孔131、22处,即完成初步组装;再将婴儿手推车的车架5嵌插入结合座2的嵌设槽21内,并将轮座1、结合座2固设于车架5上,最后使车轮6枢设于轮座1的轮轴孔12上,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当小婴儿乘坐于婴儿手推车内时,其体重由车架5承担,而婴儿手推车行走于不平路面时,车轮6首当其冲,而且,车体本身具一整体的平衡性,故当车轮6遇突出物时,车轮6会上移,连带令轮座1与车架5结合点为轴心而上扬,此时弹簧3略呈拉伸,但因车体本身的平衡性使车体整体不致颠簸,且借弹簧3的复归又将车轮6拉回原位,达到避震、缓冲的目的,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合座2上开设剖槽211的作用乃是令嵌设槽21可适用大小尺寸不同的车架5,如3A及3B所示,故本实用新型除具有避震功能外尚兼具适用性高、降低成本的功效,是一种具高实用性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信德,未经蔡信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6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燃油热水器
- 下一篇:瓦斯炉加装助燃剂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