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式宫颈扩张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7374.4 | 申请日: | 199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建东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宫颈 扩张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人工流产的一种套管式宫颈扩张器。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的人工流产器械,一般采用传统的海格式扩张器,每套需扩管10-12根,且操作是间断插抽的扩张方式,其存在操作麻烦,受术者痛苦大,易损伤宫颈组织,制造用材多的缺点;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山东济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宫颈扩张棒,此扩张棒虽比上述海格式宫颈扩张器操作简便,实现了连续扩张的效果,但也存在如下缺点,一是价格高,此棒是一次性使用,一支棒的价格5-6元,受术者担负费用高;二是做流产时,必须提前5-6小时放棒,然后再二次到医院做手术,操作时需反复两次,操作者及受术者都感到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海格式扩张器和现有扩张棒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合理、简单,易于制造,且成本低廉,能实现连续扩张,一次完成扩张及手术,宫颈组织损伤小,受术者易于接受操作简便的套管式宫颈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传统的海格式扩张器的改进设计而实现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起始扩管主体(3)的上部外圆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五层圆型套管扩管(6)、(7)、(8)、(9)、(10),其相互间滑动配合,逐层扩大,其上端(11)处平齐,中部(12)处的下方为半圆型,下端的尾部各设有90度的折柄,且折柄根部到主体(3)下端部(13)处的距离等于主体(3)上部(11)处到其头部(1)端部的距离;在主体(3)中部的(12)处的下方设有一限位片(4),其下端部开有一横向通孔(5)。
其主体(3)的头部(1)到(11)处的距离与(11)处到(12)处的距离相等,为50mm;其整体长度的曲率半径R为230mm;其起始扩管主体(3)的直径为4mm,其套管扩管的直径依次分别为5、6、7、8、9、mm,其起始扩管头部(1)的端部及各层套管扩管的上端部的倒圆R为0.1;起始扩管(3),套管扩管(6)、(7)、(8)、(9)、(10),用不锈钢镀铬管制造;限位片(4)用不锈钢板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其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采用在起始扩管的基础上依次增加五层套管扩管的结构,所以可根据需要连续扩张宫颈一次完成,克服传统的海格式间断反复插抽的缺点,减少了损伤宫颈组织的机会;克服了扩张棒必须二次间隔5-6小时操作才能完成手术的缺点,减轻受术者的痛苦,人们易于接受,有利于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2、由于其采用管式套管的结构,集多件器械为一体,所以节约原材料,降低了其制造成本,携带及存放方便。3、其操作简便,便于消毒,性能可靠,是用于人工流产较为理想的宫颈扩张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由起始扩管主体(3),以及头部(1)外圆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五层圆型套管扩管(6)、(7)、(8)、(9)、(10);主体(3)的(12)处下方所设的限位片(4)组成。本实施例中,起始扩管主体(3)的直径为4mm,其外所设的五层套管扩管的直径分别为5、6、7、8、9mm,其相互间滑动配合逐步增大,其端部(11)处平齐,其头部的倒圆R为0.1;中部(12)处的下方为半圆形,下端的尾部各设有90度的折柄,便于套管扩管其上部结构剖面,如图2所示,其中部结构剖面,如图3所示,其限位片(4)焊接在主体(3)上,用于限制套管推入宫颈深度,为保证套管推出后,其头部整齐,一致,其下端开有横向通孔(5),便于穿绳携带或悬挂。其下部结构剖面如图4所示。其主体(3)的头部(1)上端部到(11)处的距离与(11)处到(12)处的距离及折柄根部到主体(3)下端部(13)处距离三者相等,各50mm,其整体长度的中心曲率半径R为230mm,以适应实施手术时之位置的需要。手术时,先插入起始扩管(1)进行首扩,然后根据需要,由内向外依次推入套管进行逐步扩颈,一次可完成人工流产手术,操作简便,受术者痛苦小,宫颈损伤小,费用低,且性能完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宫颈扩张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建东,未经贾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7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
- 下一篇:熔融法长丝纺丝冷却用侧吹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