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限速电子点火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7632.8 | 申请日: | 199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国;薛弘毅;宋承平;陆源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特种电机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F02P3/04 | 分类号: | F02P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永生 |
地址: | 21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限速 电子 点火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有限速功能的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控制装置。
目前的发动机点火控制装置,主要是控制发动机最佳点火时间,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比较通用的发动机电子点火控制器,包括储能电容、可控硅开关及可控硅触发电路,系统只具有保证发动机正时点火功能,但无发动机转速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发动机限速电子点火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现有的发动机电子点火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限速部分。发动机限速电子点火控制器,包括触发电路(1)、点火电路(2)和限速谐振电路(3),触发电路(1)产生的触发信号送到点火电路(2)和限速揩振电路(3),限速谐振电路(3)输出的信号控制触发电路(1)和点火电路(2)。
限速谐振电路(3)包括晶体管T3、T4,向晶体管T4提供基极电压的电容C7及电阻R10、R11,触发电路(1)中的晶体管T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T3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3的集电极与可控硅SCR的触发极相连接,晶体管T4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接有电容C6。在电阻R11与公用线之间接有热敏电阻R12,在供电电源二端之间接有稳压二极管D10。在晶体管T3、T4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容C5。
触发电路(1)包括晶体管T1、T2,与线圈L2并联的由二极管D2、电阻R3、电容C2构成的串联支路,电阻R3和电容C2的相接端接到晶体管T1的集电极,晶体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接到晶体管T2的基极。
点火电路(2)包括二极管D4、电容C3、可控硅SCR,交流电源经二极管D4整流后向电容C3充电并给可控硅SCR提供电源。
线圈L1为发动机限速电子点火控制器供电,电源经二极管D4、线圈L2向电容C3充电。在正常工作状态,线圈L2经触发电路(1)中的二极管D2给晶体管T1提供一工作电压,使晶体管T1由截止转变成饱和导通,同时,晶体管T2由饱和导通转变成截止,由此产生的触发信号经电阻R6、R7分压后加到可控硅SCR的触发极,使可控硅SCR导通,则电容C3、上的能量经线圈L2、可控硅SCR放电,并在线圈L3中产生高压,使发动机的火花塞正常点火,在此状态下,限速谐振电路(3)处于开路状态,没有控制信号输出。在发动机转速超过允许的最高转速时,由线圈L1产生的供电脉动电压频率与限速谐振电路(3)的固有频率相近,晶体管T4处于谐振状态,则晶体管T3从截止状态向饱和状态过渡。由于点火电路(2)中可控硅SCR的触发电压同时受控于触发电路(1)和限速谐振电路(3),晶体管T3工作状态的改变,使点火电路(2)的控制失去平衡,不能实施正时点火,即点火提前角迅速下降。因此,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扭矩变小,在负荷的平衡下,发动机转速随之下降,直至发动机转速降至最高允许转速以下,此时,限速谐振电路(3)脱离谐振区,点火电路(2)工作恢复正常,发动机的转速被限制在允许转速以内。
限速谐振电路(3)的固有频率由电阻R9、R10、R11、R12、电容C6、晶体管T4的结电阻和结电容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特种电机电器厂,未经常州特种电机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7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扶正杆的木螺钉
- 下一篇: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