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防冻空调器无效
申请号: | 92238534.3 | 申请日: | 199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王峰;杨惠忠;王付林;杨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民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防冻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结构的节能防冻空调器。
目前,空调器机组通常是由空气过滤器、加热器、加湿器、通风机和排风机等设备组成,在新机风组的入口处--加热器之前,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这样,当加热器系统中的热水水路被切断后,或由于新风进风阀往往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关不严;或因为管理不善而忘关;还由于建筑物的烟囱作用而处于自然通风的情况下,都会有大量的室外空气被抽入空调器中。由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天的室外气温均在0℃以下,这种寒冷的空气大量涌入空调器中,就会使加热器内滞留的水受寒冷空气而冻结,乃至于冻坏加热器,造成空调器损坏而不能工作;即使加热器的进水阀门不关,由于新风量大且过冷,也会冻坏加热器。例如:北京饭店、西苑饭店、香格里拉饭店等等都因曾发生上述现象而冻坏过空调器加热器,不但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饭店的正常营业。
此外,在这些高层建筑物中,由于现有空调器存在的问题(不足,缺陷),每年冬、夏两季都白白地耗掉了大量能量。如在冬季,十套客房每小时因排风送走的废热气达1万多千卡,相当于每小时有11千瓦左右的电能被浪费;在夏季,从建筑物的下部或顶部,又抽去了大量的冷空气;每十客房每小时排风损失的废冷气达0.8万千卡,等于每十套客房又是11千瓦左右的电能被白白浪费掉。用不着再累加总和,其能量的损失就已相当可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新风空调器,它既能回收利用建筑物,排风损失的废热废冷(能耗)而节约能量,又能避免加热器在冬季被冻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在新风进入空调器之后的空气过滤器与加热器之间的进风通道和在室内废污空气被排风机排出室外之前的排风道上,增加一组由热管来组成的热交换器(或板式全热交换器和转轮全热交换)。该热交换器的热管束贯通空调器的进风和排风两个通道,热管束的两端为弧形结构或矩形结构使通过带螺栓的手轮和纲丝绳的牵引提升,使热交换器的两端上、下升降,让热管里填充的工质--氨、氟里昂11-和其它防止大气层溴氧层被破坏的可进行冷热交换的介质-利用进入空调器的新风和由空调器排出的室内废污空气的温差进行热交换,由此回收利用建筑物排风损失的废热废冷(能量),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新的空调器既节约了能量,又能防止加热器被寒冷的新风冻坏。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3个,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配置及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配置图。
图3为热交换器的纵向整体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在图1中,1是空气过滤器;2是由热管组成的热交换器(或板式全热交换器和转轮式全热交换器);3是加热器,4是加湿器;通常为蒸汽加湿;5是送风机;6是排风机;7是高层建筑或多层建筑;8是建筑物内的废污空气;9是经空调器排出的废污空气;10是室外的新鲜空气(新风);11是经空调器送入建筑物的新风。图1中虚线框内即为本发明的设备配置情况,箭头所示为工作流程。图中说明:室外的新风10进入空调器后,首先由空气过滤器将空气中的杂质、灰尘滤除,然后进入由热管组成的(或板式和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任一种)贯通进风和排风两个通道的热交换器2,热管里填充有氨、氟里昂11和防止大气溴氧层被破坏的其它可进行冷、热交换的任一种介质。利用室内排出的废污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对新风进行予热或予冷,经此过程后,新风才进入加热器3,然后进入加湿器4和由送风机5将温度适宜的新风11源源不断地送入建筑物7之内。而室内的废污空气8则先进入热交换器(即能量加回收器)释放出部分热量或冷量后,再由排风机6将废污空气9送入大气之中。通常一幢(栋)高层建筑要有若干台这样的空调机组才能满足众多房间新鲜空气的需求。上述流程中的加湿器4通常为蒸汽型加湿,应在其后增加一套热水加热器(又称二次加热器)以保证新风的湿度和温度。如果采用循环水加湿,以保证新风的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图2表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配置,其平面图有如菜刀形状。其中各个设备均采用分段加工安装后再整体组合起来构成,这样有利于制造、运输、安装、使用和维修。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大部分设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只对其结构的主要特征--热管交换器为例作详细剖析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民,未经王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8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防腐管补口环
- 下一篇: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