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箱后钮无效
申请号: | 92239892.5 | 申请日: | 199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古明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明弘 |
主分类号: | E05D7/10 | 分类号: | E05D7/10;A45C13/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薛明祖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箱后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别固枢于皮箱底侧边而再行联结,使装配快速且省力的皮箱后钮。
目前常见的各式大小皮箱,其箱盖均与箱体互呈左右对半并合方式,而用于联结其箱盖与箱体的皮箱后钮收大抵均为一体式的联结片1,如图1所示,构造虽甚简单,而在实际应用中,其最大缺点在于皮箱装配时,无法采用机械的铆钉加工(因皮箱是封闭状而无法伸进铆钉机台的工作盘面),所以需采用拉钉加工,关于拉钉部分,顾名思意,如图2所示的拉钉,是藉由纵向的拉取力(F),将杆12往上拔起,此时短头部端14变会呈现圆盘状16开裂状,如此得以完成接合的功能。基于以往拉钉加工都需以人员手工来操作,而未能以机械加工代替,不仅耗费人力、生产效率也极其缓慢,且容易受制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品质上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藉由可分离的后钮构造,将其分别用机械铆钉固在皮箱上,促使装配的流程更快速、节省人工成本与符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在于:以轴枢锁件穿枢结合可分离的二个联结片,二个联结片则分别固枢于皮箱盖与皮箱体的底边接合位,使皮箱呈可开/闭枢转的整体,在制程中藉由可分离的二联结片得以结合机械铆钉加工,免除以往完全使用拉钉加工方式,让装配流程更快速与节省人力。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皮箱后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皮箱后钮的示意图。
图2是以往拉钉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立体图。
请先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皮箱后钮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较长联结片10、较短联结片20及轴枢锁件30所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造特征在于:较长联结片10与较短联结片20是二个可分离的片体,请配合图4所示,其可用机械铆钉固的方法,分别以铆钉头24,25,14,16固枢在皮箱40的皮箱体与皮箱盖的底边接合位。
轴枢锁件30,如图3所示,是刚性轴钉,其穿枢在长、短联结片10、20所对应设置的弯折孔11、21内,且其中央处钻有圆形孔31,以便在穿枢长联结片10与较短联结片20之后,再配合长联结片10枢合端上所设的圆形孔12,以拉钉19将二长、短联结片10、20予以枢合,使皮箱40可藉后钮呈开/闭枢转;而枢锁件30的直径以6mm、圆形孔31直径以3mm较恰当。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各相关构件特征间组合与达成功效目的的概述,再就组装使用特点阐述如后:
其实际装配时,因皮箱后钮是二个可分离的长、短联结片10、20,所以,可分别用机械铆固方式装设在皮箱40的皮箱体与皮箱盖上,没有以往一体式联结片在安装皮箱时,因为皮箱体与皮箱盖无法分别伸进铆钉机台的工作盘面上进行加工,仅只能延用人工拉钉固定的方式,反观本实用新型藉由可分离的长、短联结片10、20经铆固机械分别加工后,再用简易的轴枢锁件30即可穿枢结合两长、短联结片10、20,组成完整皮箱40,促使生产合理化与人性化的实用原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皮箱后钮,是利用最简单的构造,在制程中藉由机械将后钮铆固,节省装配人力与迅速装配在皮箱上,让流程更符合人性化与合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明弘,未经古明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9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循环传热烘房
- 下一篇:活动式通针计算机绘图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