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车辆直流荧光灯变换器无效
申请号: | 92240567.0 | 申请日: | 199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炎培;何水潮;徐齐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铁路科学技术服务部 |
主分类号: | H05B41/00 | 分类号: | H05B41/00;B61D2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跃佳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直流 荧光灯 变换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镇流器,是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荧光灯变换器。
现有用于铁路车辆的荧光灯变换器,一直沿用传统的BY-2型定型产品,该变换器通过大功率晶体管产生自激振荡,经高频变压器升压后带动负载工作,由于该变换器的电路设计不尽合理,功率管的功耗大、升温高,为满足散热需要,该电路的大功率管、输入/输出接插件以及熔断器等,均布置在壳体外侧,导致电路板与壳体之间存在数十根连接导线,而且电路的总体布局累赘离散,不但使壳体加工难度增大,制作工艺麻烦,安装维修不便,体积笨重,造价高,而且,在高温和强振动工作条件下,极易造成连接导线的断裂及塑皮熔化,引起电路故障,影响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同类变换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检修方便并且寿命长、成本低的铁路车辆直流荧光灯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变换器工作电路的优化设计,达到简化壳体和电路板结构,取消电路板与壳体间的连接导线,实现电路布局的一体化结构的目的,同时能与现有变换器通用。本方案的工作电路以高效节能型电子镇流电路为基础,为满足直流低压的工作条件,由桥式功率输出取代一般电子镇流器的推换输出,以提高输出电压,降低工作温升;晶体管激励采用同一激励磁环,分组绕组,以简化电路结构;谐振启辉采用电感电容交叉互补式,并能保证负载变化时的正常工作。根据上述设计,本方案的工作电路升温较低,一般在5℃左右,因此,可将大功率管直接布置在电路板背面,并以整个外壳底板作为功率管的散热片,同时,又可将输入/输出接插件和熔断器均布置在电路板上,使整体电路实现一体化布局,从而取消了电路板和壳体间的连接导线,简化了壳体结构,进而达到克服现有同类变换器在散热方式,电路板布局和壳体结构等方面的不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目的,并能满足现有铁路车辆的安装要求使其与现有的变换器通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变换器电路的大功率三极管、熔断器和输入/输出接插件均布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的整体固定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但电路设计合理,壳体结构简单,总体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性强而且不易损坏,便于检修,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并能与现有变换器通用。其性能价格比较高,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底板2、工作电路3、电路板4,工作电路主要由保护指示、滤波、桥式功率输出、激励反馈及调整电路组成,该电路的大功率三极管5、输入/输出接插件6和熔断7均布置在电路板上,其中,大功率管直接焊接在电路板的背面,并与底板贴合,以便散热;接插件固定在电路板的侧端;熔断器及其它元器件均布置在电路板的正面。为了方便检修,在电路板的另一端,设有露于壳外的熔断器指示发光二极管8,所述的电路板为印刷电路板,其整体通过连接螺孔9与底板固定,并由壳体罩合;所述的各单元电路均为常用的基本电路。本实施例的大功率管选用MJE13005,接插件为RS232-9型,底板和壳体均由钻材制成,其安装尺寸可与现有变换器通用。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接插件输入直流电压(40~65V)后,通过容断器DR经电容C1滤波并由R3、C2、Z4组成触发信号,经B1偶合使功率管BG2、BG3对角导通,又经B1的电磁转换,使组成对角桥臂的BG1、BG4和BG2、BG3反复轮换导通,形成振荡,负载灯管分别与L5、C4;L6、C3组成串联谐振电路,通电后分别并联在两灯管上的C4、L6两端产生高压,使灯管启辉,灯管启辉后L5、C3起镇流作用,C4、L6起旁路作用,电路进入稳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铁路科学技术服务部,未经杭州铁路科学技术服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0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