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41820.9 | 申请日: | 199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权;罗宇;汪东;王延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权 |
主分类号: | H02P7/625 | 分类号: | H02P7/625 |
代理公司: |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处仁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线型 交流电动机 调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调节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转子电流实现调速的装置。
在现有绕线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技术中,可控硅串极调速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它的功率因数低,一般在0.4左右,反馈电网的逆变电流又含有相当成分的污染性谐波,加之装置造价较高,所以这些技术缺陷,使它在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与技术效益方面受到限制。
中国专利87107830.9“一种节能高功率因数串极调速装置”(公开日:89.1.25.),曾在可控硅串极调速装置的逆变器直流侧并联一个电子开关,用它对逆变电压进行脉宽调制,借以调节电机的转速。这一方案取得了提高功率因数,与减少谐波电流影响的部分效果,但涉及串极调速的前述固有缺陷,仍难全部避免,特别是在降低装置造价方面,几乎没有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串极调速技术的主要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绕线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由整流器、电抗器组成,其特征是,整流器为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其输入端作为电动机的绕线转子感应电势的接入端,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电抗器的两端连接;由随动触发器代替逆变器和逆变变压器,随动触发器与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的控制端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随动触发器,是根据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转子电势的频率、幅值,产生一组触发脉冲。由同步器、比较器、锯齿波发生器和脉冲形成组成,其与可控硅的控制端,电位器,参考电压,接地端构成相位控制电路。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由电动机绕线转子接入感应电动势,通过调节随动触发器的触发脉冲相位,对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角大小进行控制,可控硅导通角大时,电动机转子流过的电流大,产生加速力矩,电动机转速升高;可控硅导通角小时,电动机转子流过的电流小,转矩减小,电动机转速降低。当可控硅导通角为零到全开通之间变化时,电动机转速从零到额定转速之间运转。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特定的随动触发器技术对可控硅进行相位控制,它是依靠可控硅直接调节电动机转子电流来实现调速的,因而不存在向电网反馈污染性谐波的问题。与可控硅串极调速相比,本实用新型不再用价格比较昂贵的可控硅逆变器和逆变变压器等部件,具有明显的降低成本和简化结构的效果。适用于绕线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和软启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随动触发器的原理图。
由图可见,新型绕线型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由整流器、电抗器组成,其特征是,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1的输入端作为电动机的绕线转子2感应电势的接入端,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电抗器3的两端连接;由随动触发器4与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器的控制端联接。
随动触发器,由同步器9、比较器10、锯齿波发生器11和脉冲形成12组成,其与可控硅的控制端5,电位器6,参考电压7,接地端8构成相位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权,未经杨国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1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