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化组合的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2242439.X | 申请日: | 199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4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首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首卯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本生,肖掬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化 组合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可变化组合的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化组合的自行车的车身结构改良,在车身横管未端设有Y字形开口,并设有组合套管;在车身直管中设有组套筒与限位管,可将Y字形开口靠合于车身直管,并将两管卡合,使车身可固定组合,亦可拆卸折叠,从而方便使用和载送。
一般传统式可供两人同时骑乘的自行车,在实际使用时,如果使用者要将自行车载送到远处,因其车体本身太长,实在很不方便,原因是自行车之车体结构问题,基予此,本发明人将自行车之车身结构与传动结构做更进一步的改良,提供一种改良的车身结构与传动结构,不但构造上简单,而且方便使用者实际使用中的载送。
本实用新型利用Y字形开口,与套筒管件之嵌合,达到确实稳固的组合,再加上本人以前的中国专利申请“前、后轮双传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具有组合、折叠及双传动等多种功能。
为了更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特征及功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一为传统双人协力车之平面示意图
图二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结构的立体系统图
图四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五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六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实施例示意图
图七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最佳组合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部分:
1车架本体 2车体直管
3车体横管 4Y字接头
5套合管 6限位管
7套筒 8笋合柱
9弹簧 10定位钮
11槽沟 12定位槽
20后齿盘 21链条
22后飞轮 23后轮
30前齿轮 31钢索
32齿槽 33前飞轮
34前轮 301轮齿
311钢索头 330轮齿
请参阅图一,这是传统双人协力车之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这种双人协力自行车,适合于中、短距离之休闲活动,如果去风景区骑乘游览,使用者要将协力车送至外地远处,因其车身本体长度过长,又无法折叠,使用一般之载送工具,均有不便;此外,当在升降斜坡之道路上骑乘时,因传动结构之设计为链条式,最前端一人必须使出极大之力量踩踏,使一般使用者视之畏途,故传统式之协力自行车有其不妥之结构设计。
首先,请先了解一下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本发明人已将此种结构申请中国专利(No.92230641.9)故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为配件,并未定界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但为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力,特再烦述。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可折叠,可拆换组合。
请参阅图二,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如图A所示,前脚踏板带动前齿盘30旋转,前齿盘30之轮齿301呈轴向,钢索31之未端有一钢索头311,周缘有齿槽32,恰可使前齿盘30之轮齿301嵌入,且连动钢索31旋转;再请参阅图B,其中钢索31延长至前轮34侧适当处,以其未端所设置之钢索头311与前飞轮33连结,因钢索31具有可挠性,可于车头适当处转折并传输动力使前轮34旋转前进。
请参阅图三,这是图二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1结构的立体系统图,如图所示,限位管6为中空管,焊接在车体直管2未端之适当处;一套筒7为中空管,并于适当处开设一“し”状槽沟11和一定位槽12;一弹簧9设置于套筒7中顶限笋合柱8;一笋合柱8,其上适当处设有一定位钮10,套置于套筒7中时,可笋固车体横管3及车体直管2,并使定位钮10沿槽沟11及定位槽12限定滑动位置。
请参阅图四,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结构立体组合图,当在车体横管3上的Y字形接头4所设之组合套管5套入车体直管2,受限位管6与套筒7限固后,将定位钮10转离定位槽12,沿槽沟11向上顶承,恰使组合套管5与限位管6结合;以数组相同结构依上述方式将前、中、后车身组成一自行车。
请参阅五及图六,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及折叠实施例示意图,当定位钮10向下拉回至定位槽12卡入定位,使笋合主柱8释开组合套管5与限位管6之结合,而将前、中、后车身折叠成原长度1/3,让使用者在长途载送时节省空间;且传动结构是前、后分别设置,故不影响折叠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首卯,未经陈首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2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