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相继进行倒棱与研磨的玻璃板倒棱机无效
申请号: | 93100043.2 | 申请日: | 199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2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28 |
发明(设计)人: | 朴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敬 |
主分类号: | B24B9/08 | 分类号: | B24B9/08;B24B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宪模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继 进行 研磨 玻璃板 倒棱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倒棱机。首先,使用该机器对玻璃板倒棱,接着,只需于此倒棱机上置换一磨轮进行研磨,而不必把玻璃板移到另外的研磨机上去。
传统的倒棱机能把具有各种外形之玻璃板的锐缘去掉,使之成为有坡度的或是扁平的形状。倒棱工作(机加工的或研磨的)可按粗加工、中间粗加工和精加工的顺序进行。倒棱工具包括一个金刚石磨轮,将该轮以4500转/分的转速转动,同时采用一种倒棱用流体或冷却流体,就可进行倒棱工作。
倒棱工作完成后,倒过棱的表面并不光滑,为此,将玻璃板送到一独立的研磨机上研磨,此研磨机除了其磨轮是尼绒制的或合成树脂制的以外,在外形、结构以及工作方式上都与前述倒棱机很相似。此外,这种研磨机的磨轮以大约2000转/分运转时,用的是一种由含水氧化铈(CeO2)组成的研磨流体。
由此可知,倒棱与研磨的工作条件是不同的,所以,过去在加工玻璃板时,使用分立的研磨机以满足上述条件。
本发明的意图是,取消传统技术中必需利用分立研磨机的办法,以克服前述缺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进行倒棱,又能够进行研磨的倒棱机,在进行研磨工序时只需在该机上置换磨轮就行。于是,设备成本得以降低而生产效率可以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需满足的技术条件如下:磨轮马达的转速必须是可以适当调节的,且在开始研磨前,倒棱后所残留的玻璃细粒必须清除干净。如果玻璃细粒没有彻底除掉,那么在研磨时将使玻璃板上出现划痕,致使生产出次品。
另一个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倒棱和研磨用的流体不应当互混。如果混在一起,掺进研磨流体的玻璃细粒在研磨时也将划伤玻璃板,从而产生次品。再有,由于两种流体的组分不同,若将它们混合,研磨工作就不能正确进行。因此,每次对玻璃板进行倒棱和研磨时,倒棱和研磨用的两种流体都必须彻底置换成所需要的那种。
为满足上述技术条件可采用下述方法。
首先,磨轮马达的转速由一种变换器(变频调速装置)来控制,可将转速由2000转/分变换到4500转/分,或者相反。
其次,环绕磨轮马达装设一个半圆形的压缩空气喷口系统,从而可从玻璃板上有效地清除掉倒棱和研磨用的流体以及玻璃细粒。
第三,将倒棱用流体罐和研磨用流体罐分别安装在倒棱机的底部,二者各装有一个循环泵。两种罐的管子都接至磨轮马达附近处的喷嘴。
第四,将一个流体导向槽装在磨轮马达底部,并将一排料管装在流体导向槽的底部,同时此排料管又可任意地与倒棱用流体罐或研磨用流体罐相连。
通过上述安排,倒棱和研磨就可在单一机器上进行。从而不需要一个单独的研磨机,也就不再需要将玻璃板转运到一个独立的研磨机上。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作一详细描述,当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玻璃板倒棱机的侧视图;
图2说明图1中倒棱机的关键部分;
图3是从相反方向来看图2中的上述关键部分;
图4说明本发明的倒棱用流体罐和研磨用流体罐;
图5是图4中流体罐的截面图;
图6说明环绕磨轮马达安装的半圆压缩空气喷口系统;
图7是沿图6中A—A线剖取的截面图;而
图8是说明本发明倒棱机作业的框图。
下面来描述此最佳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之倒棱机的侧视图,该倒棱机能对玻璃板进行倒棱和研磨。
图1中倒棱机的整体轮廓与韩国实用新型57464号以及韩国实用新型申请88—22093号中的均相类似,此二者均已为本申请人所引用。
如图1所示,有一转台6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同时有一水平横梁2由转台6下伸出,而立柱3则从水平横梁2外端上竖。第一结合梁4由立柱3顶部伸出,而第二结合梁5则从第一结合梁4的前端伸出。从第二结合梁5的自由端悬挂下一个四向调节装置9,上述各个部件是普通倒棱机所具有的。独具特征之部件则是悬于此四向调节装置9之下的那个装置。
那就是,如图1和图2所示,有一个半圆形的压缩空气喷口系统20安装在磨轮马达11的防喷刷13的周围,喷口系统2D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即它的一端通过支架23固定于竖直支柱10上,如图3所示;而喷口系统20的另一端则通过支架22固定于支柱10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还有,喷口系统20与一电子阀24相连,该阀24则附在竖直支柱10的上部且又与一压缩空气供给软管25相连。压缩空气喷口系统20上有许多喷气孔21,它们相对玻璃板12形成30°的倾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敬,未经朴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