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0092.0 申请日: 1993-01-06
公开(公告)号: CN1027182C 公开(公告)日: 1994-12-28
发明(设计)人: 涂干云;吴荣荣;周治生;赵进民;王日东;徐嘉勋;安万远 申请(专利权)人: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
主分类号: C22C19/05 分类号: C22C19/05
代理公司: 冶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光祜
地址: 10008***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热 腐蚀 铸造 高温 合金
【说明书】:

发明属于镍基合金。主要适用于高温下抗热腐蚀的零部件。

诸如地面或舰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及其它高温部件,长期工作在800~850℃下,且经受含硫燃油及海洋大气高温燃烧产物的腐蚀。对其所用的合金,不但要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而且还需具有优异的抗高温热腐蚀的性能,要求合金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美国国际镍公司的In738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耐热腐蚀的典型材料。其化学成分(重量%)为:

C0.15~0.20%,Cr15.7~16.3%,Co8.0~9.0%,W2.4~2.8%,Mo1.5~2.0%,Nb0.6~1.0%,Ta1.5~2.0%,Al3.2~3.7%,Ti3.2~3.7%,Zr0.05~0.15%,B0.005~0.015%,余为Ni;Al+Ti    6.5~7.2%。

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较好的抗高温热腐蚀性能;在化学成分上,其特点是含有2%左右的钽。钽在合金中的主要作用是强化γ′相,提高合金的使用温度,钽对耐热腐蚀性能也有好的影响。但钽是稀有元素,特别是我国的钽资源十分贫乏,故成本高(《International    Metallurgical    Review》Vol19,51,June,1974)。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镍基合金中对抗热腐蚀起主要作用的元素是铬和钛。加入钽也不一定就取得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如B1900和TRW-NACAVIA虽然分别含钽4%和9%。由于这两个合金的含铬都低于8%,且Ti/Al比低于0.2,其抗热腐蚀性能较差(《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Vol4,Nol,1973,P26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强度高,抗热腐蚀性能和组织稳定性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

根据上述目的及我国资源情况,本发明在合金化学成分上,避开了钽,而采用Cr、Ti、Al为提高耐热腐蚀性能的主要元素,并以W、Mo为主要的固溶强化元素,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并加入N、B、Zr、Mg等微量元素,强化和净化晶界等。其具体的化学成分(重量%)如下:

C    0.07~0.12%,Cr    15.0~16.0%,Co    9.0~10.0%,W    4.7~5.2%,Mo    1.2~1.7%,Nb    1.7~2.2%,Ti    3.2~3.7%,Al    2.7~3.2%,B    0.01~0.02%,Zr    0.03~0.07%,MgO    0.0001~0.02%,N    0.005~0.2%,余为Ni。其中(Ti/Al)>1。

化学成分的设计基于如下理由:

通常认为,热腐蚀主要是Na2SO4在合金表面的凝聚。由于Na2SO4中氧化物离子的存在,使合金表面无法形成保护性的氧化膜。而Cr2O3能与熔盐中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Na2CrO4的复合氧化物,降低熔盐中的氧化物离子浓度,从而使熔盐能与通常的氧化物保护膜共存,而提高耐热腐蚀能力。因此,为了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防护性氧化膜,合金必须含有足够的铬含量(约15%)。但过高的铬含量会降低γ′相的固溶温度,即降低合金的高温强度;同时,铬又是σ相的主要形成元素,故铬含量不能太高。

Al、Mo、W、Ti等元素的氧化物类似于Cr2O3,也能与Na2SO4反应,降低熔盐中的氧化物离子浓度,有利于形成防护性氧化膜W与Mo相比,WO3比MoO3具有较大的酸性。但MoO3在燃气温度下常以液态形式存在,其本身就有腐蚀富Al2O3防护性氧化膜的弊病。而WO3在燃气温度下则是固体,因此,在耐热腐蚀方面,W优于Mo,故合金中,W的含量远高于Mo。

同时,W、Mo又都是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当使用温度较高时,W的强化效果尤为显著。W除了固溶于γ基体外,还能大量溶于γ′强化相。当Ti/Al比较高时,W还能降低Ti原子的扩散速度,阻止γ′相向η相转变,进一步提高γ′相的组织稳定性。W又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元素,可以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