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给水的除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0360.1 | 申请日: | 199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20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忠;滕兰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乃忠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B01J41/00;B01J49/00;B01J27/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朝阳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给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给水中除去氧的方法,特别是使用阴离子氧化还原树脂催化除氧的方法。
现有的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法是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具有常温下除氧效果好,性能较稳定,不增加处理水的溶解固形物含量等优点。该法所使用的氧化还原树脂是由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与Cu++交换后,再与联氨(N2H4)结合而制得的。其除氧的机理实际上是用联氨除氧,Cu++起催化剂的作用。该法的不足之处是(1)所使用的联氨还原剂(再生剂)是极毒的化学物质,现已被怀疑为致癌物质,国外已开始回避使用;(2)该法用硫酸铜作催化剂,是使Cu++先被交换到树脂上,再与联氨络合起催化作用,此工艺较复杂;(3)该法周期产水量约为填装树脂容积的150倍,产水量较低;(4)树脂再生过程要求的熟化时间较长-约需8个小时,为此还需要增添备用设备及投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能革去极毒的化学物质联氨,使催化剂直接溶于水中起催化作用以简化工序,又能提高除氧效率和周期产水量,缩短树脂的再生时间并省去备用设备及其投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装置工艺系统是利用现有的钠离子交换软化水工艺系统。不同之处是在罐体(除氧器)内填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代替现有技术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还原剂(再生剂)改用亚硫酸钠(Na2SO3)代替联氨(N2H4),催化剂的加入系直接加到除氧前的进水中,催化剂既可采用硫酸铜也可采用氯化钴。
采用国产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与浓度为1-7%的亚硫酸钠(Na2SO3)反应,使树脂转型为R2SO3,该树脂是一种对O2具有优选性吸附的特种吸附树脂。在除氧过程中,水中O2与树脂上的SO=3起如下化学反应:
在此,除氧机理类似于化学吸附。
再生时用1-7%Na2SO3对失效树脂进行再生处理,其反应:
此过程是离子交换反应。
为了加速反应提高除氧效率,在进水中投入催化剂CoCl2·6H2O(0.2mg/l)或CuSO4·5H2O(0.5mg/l)。
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0.1mg/l,符合我国现行低压锅炉水质标准(BG1576-85)。
图1、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下面结合工艺流程图,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采用普通软化水离子交换器罐体作为除氧器。
实施例1
(1)、制备R2SO3除氧吸附树脂
在直径为0.5m的除氧器中,填装上国产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0.3m3,然后加入自来水清洗、浸泡半天,排出废水,再加入2%工业HCl浸泡半天,用自来水清洗至中性,最后加入体积为树脂填装量三倍的5%Na2SO3溶液进行转型,在常温常压下处理树脂45~60分钟,即制成除氧吸附树脂(R2SO3);自下而上通入软化水,进行反洗以除去多余的Na2SO3(废液),2分钟后停止清洗,备用。
(2)、除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乃忠,未经王乃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