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视仪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0828.X 申请日: 1993-01-06
公开(公告)号: CN1037323C 公开(公告)日: 1998-02-11
发明(设计)人: 李兰舫;何柏乾 申请(专利权)人: 李兰舫
主分类号: A61N1/32 分类号: A61N1/32;A61F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12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增视仪
【说明书】:

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指医治低视力性疾病的增视仪,

近十余年来,中、小学生中的近视、弱视发病率一直据高不下,特别是近视眼约占小学生的30~50%,约占中学生的50~80%。已成为学生、家长、教育界以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感到棘物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虽然推出了不少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和仪器,如:磁疗、针炙治疗、耳针和耳压治疗、穴位按摩、光电治疗,直流电剌激并药离子透入治疗,中西药滴眼和角膜手术放射切开等。这些治疗对近视眼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前者取穴太少,且不易取准,尚都单一注重局部治疗。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整体机能的调整,局部的疗效不会很好,而且作用多属短暂。原苏联首创,目前国内已经引进的角膜放射切开治近术,手术难度高,病人痛苦,风险大,收费昂贵,多数患者不敢领受。

又如宽脉冲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申请号:921001541公开号:CN1065392A),该仪器主要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该法主要作用于眼周,利用药液施加直流电导入法治疗。由于整个眼圈均有直流电的作用,影响了穴位(敏感点)的特异剌激,忽视了耳针调节整个机体脏腑的功能,故其确实疗效也就可想而知。而且该仪器操作比较繁琐。配滴液不易掌握,不能进入千家万户为患者掌握使用。

本发明是根据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中的耳与眼,耳与脏腑,眼与脏腑的特定内在联系的理论,和“眼针”、“耳针”治病的原理与现代电子医学相结合而设计研制成成的新颖的增视仪。本发明是在本人首创的《耳及眼周敏感点压药治疗》基础上改进、发展研制成功的。本人撰写的《耳穴加眼周敏感点压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4134例疗效分析》一文,曾发表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耳穴诊治学术讨论会》。(见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研制一种增视仪,能按照祖国医学脏腑和经络学说,把整体机能调整和局部治疗相结合。这种仪器解决了4~5对耳廓敏感点及其电极的放置,旨在平衡和调整近视患者失调的脏腑机能。解决了10~18对对眼周敏感点及其电极的放置,旨在增进眼球及其组织的气血运行,达到疏经通络、活血祛淤、散结解痉、解除睫状肌的痉孪,增进视网膜,视神经细胞的气血、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进而使其功能得以康复和增强。为克服现有治疗仪存在的操作繁琐、使用不便等缺点。本发明采用治疗过程的程序控制,并可自动和手动两用,便于患者自行掌握治疗。为本治疗仪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增视仪由治程序控制器1、眼周敏感点接触器16和耳廓敏感点接触器28,眼周敏感点电极触头17、耳廓敏感点电极触头30组成;眼周及耳廓敏感点电极分别镶在眼周及耳敏感点接触器上的滑动调节槽19及27内;眼周及耳廊敏感点电极触头均具有弹性伸缩,接触皮肤的接触面镶有导电橡胶;眼周及耳廓敏感点接触器架16、28均采用印刷电路板制成各敏感点电极按程序排列于其上;眼周和耳廓敏感点接触器分别通过多芯插头22和两芯插头32与治疗程序控制器1连接。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治疗程序控制器外形示意图

图2为眼周敏感点接触器

图3为耳廓敏感点接触器

图4为眼周敏感点位置示意图

图5为耳廓敏感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治疗仪电原理框图

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对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6:为治疗程序控制器的外形示意图和电原理图。脉冲波形调节可旋动脉冲波形选择开关5;脉冲频率调节可旋动输出频率调节器1、8;输出幅度调节可旋动输出幅度调节开关10、11;治疗程序调节可旋动治疗程序调节开关3;脉冲极性转换可旋动极性转换开关12。治疗程序“手动”或“自动”可拨动程序控制开关6。

参照图1、图2、图3:多芯插头22和两芯插头32分别插入治疗程序控制器的多孔插座7和单孔插座9,实现眼周、耳廓敏感点接触器与治疗程序控制器的连接。

眼周敏感点接触器的连接固定带15,可由布、皮、胶带、塑带、松紧带等材料制成,两端有尼龙搭扣24,当眼周敏感点接触器与患者眼周敏感点吻合后,将连接带两端的尼龙搭扣在后枕部相接实现固定。

耳廓敏感点接触器的弹簧片26和支架25,具有弹性活动连接。耳廓敏感点接触器28由固定螺丝31与支架连接。这样,耳廓敏感接触器可适应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头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兰舫,未经李兰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