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佳信道指配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01358.5 | 申请日: | 199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4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30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利奥斯J·帕齐阿克斯;保罗D·马科;克雷格P·韦丁;爱德华S·科瓦齐;肯尼斯D·奥尔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00 | 分类号: | H04Q7/00;H04B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国旭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佳 信道 方法 装置 | ||
一般地讲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而具体地讲涉及最佳信道指配的方法和系统。
手持电话系统,诸如第二代数字无绳电话(CT-2)系统,包括每点具有多个收发信机的无绳电话接入点(Telepoint),这些收发信机允许个人使用手持电话机(无绳电话乎机)在无绳电话接入点范围内时接入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各个无绳电话接入点的每个收发信机提供的特定的工作信道(在不同的频率上),该信道可由手机使用,以便通过CT-2系统与PSTN通信。
曲型地CT-2系统工作在864.150NHz和868.050MHz之间,而且可提供多达理论上的最大值每个无绳电话接入点(基站)40个通信信道,每个无绳电话接入点的信道具有100KHz的信道间隔。40个信道的中心频率可计算如下:864.050MHz+(0.100×n)MH2,式中“n”是1至40范围内的信号。实际上,由于选择性的限制,相邻信道不使用,最大20个信道通常是实际的极限。由于在高密度地区(例如,高楼或繁华地区具有很多互相靠近的无绳电话接入点)的带内干扰和互调问题,大多数无绳电话接入点通常具有不多于12-14个信道。随着无绳电话接入点中的信道数目的增加,接近20个信道的实际最大值,由于由相邻信道引起的干扰、互调、等等的机会较大,不能提供良好质量的通信信道(通信链路)的机会极大地增加了。
目前,在CT-2系统中通信信道是通过确定哪些信道是可用的来指配的并指配一条可用的信道。目前,不幸的是,CT-2信道指配技术没有根据提供具有最少可能被干扰影响或者以干扰影响其它信道(例如通过相邻的或互调的信道,等等)的通信信道给无绳电话接入点的用户提供最好的可用(优化的)信道。
这样在多信道的系统中需要一种指配通信信道的方法,从干扰的观点看,多信道系统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提供最佳的可用信道。这种指配方法又为该系统提供具有相同或较少干扰机会的较高容量级(更多的可用信道)。
本发明提供在具有多通信信道的通信系统中为用户选择作为通信链路的最佳通信信道该选择方法包括确定系统中多个通信信道的每个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多个通信信道的任何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电平低于第一阈值电平。最后,如果它确定多个通信信道中没有信道的信号强度电平低于第一阈值,则选择具有最低接收信号强度电平的通信信道。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CT-2系统的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取得最佳信道指配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在CT-2系统中的通信信道的RSS电平的示例。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最佳通信信道是如何选择的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CT-2手机的方框图。
现在参见附图,特别参见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最好是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或CT-2系统,包括有多个收发信机104和控制器106的至少一个基站112(固定的通信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手持通信设备或手机102。基站112或如已知的无绳电话接入点又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108。
无绳电话接入点112有一个区域110表示的复盖区,只要手机102在区域110中,它可尝试接入系统100的一条通信信道,以便手机102建立与无绳电话接入点112的通信链路,使手机102能进行标准的电话呼叫。由于每信道一个收发信机104。无绳电话接入点112可支持多达40个射频(RF)通信信道。例如,如果无绳电放大接入点112包含12个收发信机104,则12个手机经过该无绳电话接入点112可同时与PSTN108通信。
无绳电知接入点112经过电话线路或经过任何合适的无线或有线通信信道(例如微波链路,等等)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接到PSTN108的是网络控制站114,该控制站能够与复盖不同地理位置的每个无绳电话接入点112(典型地每个CT-2系统包括多个无绳电话接入点112)通信。网络控制器114和各个无绳电话接和点112之间的通信可以经过PSTN108直接拨号实现。网络控制器114能够询问无绳电话接入点12,以便收集计费信息(哪些手机已在使用无绳电话接入点和使用多长时间),进行维护检验,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托罗拉公司,未经莫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1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