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石降脂中药冲剂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1517.0 | 申请日: | 199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1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栋;张燕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石降脂 中药 冲剂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溶石降脂中药冲剂及制作方法。
肝胆系统疾病近年来已成为急腹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常用的中药一般都是根据汤头加减,用传统的方法制成汤剂、片剂及丸剂等,这类中药有消炎利胆作用,溶石排石效果不够理想;常用的化学药品有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据国外报导,鹅去氧胆酸完全溶石率为13.6%,有效溶石率为40.5%,熊去氧胆酸的溶石率为25.8%,国内报导有效溶石率为39.5%,其副作用较多,不适宜育令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此外,熊去氧胆酸能使结石钙化,不利于溶石。实际应用证明: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用药周期长,溶石降脂排石效果差;用手术治疗,对某些合并重要内脏功能不全及危重病人不宜采用,而且术后仍有部分残余结石,二次手术难度较大,不安全。还有部分患者有惧怕心理,不接受手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无副作用的溶石降脂中药冲剂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系纯中草药精提,处方中采用多种具有促进胆囊收缩、利胆溶石、降脂排石、消炎抑菌及止痛作用的中草药,制成冲剂,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调整胆固醇新陈代谢,使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磷脂的相对浓度趋于正常,从而达到溶石降脂的目的,也预防了肝胆结石的形成。具体方案及作法如下:
本溶石降脂中药冲剂的组成范围(重量%)是:
茵陈 5.1-14.8
枳壳 5.5-15.3
大黄 1.6-3.5
桅子 3.2-11.4
黄芩 3.4-10.2
山楂 5.1-16.9
丹参 5.3-15.5
鸡内金 2.8-8.6
川楝子 2.6-7.5
青皮 5.4-15.7
陈皮 5.2-14.6
当归 2.5-8.7
赤芍 2.4-7.3
芒硝 1.5-3.0
溶石降脂中药冲剂的制作方法是:
(1)将十四味药除去杂质备用,其中将黄芩置沸水中煮十分钟,取出闷透,切成薄片,干燥备用,将陈皮提取挥发油,药渣和药液备用。
(2)将陈皮药渣与其余十三味药加水8倍量,煮提两次,第一次煮90分钟,第二次煮60分钟。
(3)将陈皮药液与两次煮提药液合并,在(90-95℃)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时,加入等量的95%的乙醇沉淀720分钟,去沉淀,醇沉液备用。
(4)醇沉液回收乙醇,在(50-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1.45的浸膏,浓缩浸膏备用。
(5)每份浓缩浸膏加0.25倍的白糊精及2倍的白糖粉制粒,并将颗粒在60℃时烘干,然后加入陈皮油搅拌均匀,即可制成溶石降脂中药冲剂。
本溶石降脂中药冲剂治疗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经过体外实验及动物的药理实验、毒理实验以及临床实验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各项实验结果综述如下:
预防胆囊结石形成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溶石降脂中药冲剂灌胃后,各剂量组均看到胆囊收缩的频率增加,于60分钟时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两小时仍未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就表明该冲剂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调整胆固醇的新陈代谢,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对胆囊内结石的溶石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鹅去氧胆酸,结石无一溶解,绝大多数重量增加,多是在原结石的基础上添加绿色结石,而用溶石降脂中药冲剂,绝大多数结石的重量明显减少,有的则完全溶解。
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溶石降脂中药冲剂对金黄色葡萄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较弱。
抗炎和镇痛实验结果表明:溶石降脂中药冲剂有较好的抗炎消肿作用,镇痛作用显著,优于鹅去氧胆酸。
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溶石降脂中药冲剂临床安全度极大,大剂量服用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栋;张燕,未经张国栋;张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1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