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有害昆虫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4083.3 申请日: 1993-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54261C 公开(公告)日: 2000-07-12
发明(设计)人: 和田让;坪井真一;加持集三;山下修宏;齐藤郁哉;矶野邦博;小山茂治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A01N25/00 分类号: A01N25/00;A01N25/34;A01G7/06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谭明胜,马崇德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控制 有害 昆虫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将固体的植物处理剂引入植物的维管束来处理个体植物的方法,涉及新的固体植物处理剂及其产品。

向落叶树和针叶树的树干内注入某些杀虫剂药液或输入某些细粉剂,业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化学文摘CA108:181 188w;CA99:83692v;CA99:181 184;及CA87:146 712)。

该方法限于具有全植株作用的易溶于水的活性化合物。在实际操作的条件下使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为了实验的目的而在很少几株植物上向维管束内投入适当剂量的活性化合物从而给植物造成最低限度的损害,该方法则是令人不能满意的。

将活性化合物包埋在一种多聚物基质内,然后再缓慢释放出来的缓释剂型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缓释剂型被用于在土壤中较长时间地释放各种活性化合物(化学文摘CA:100 47 099n;US-P3,269,900)。其它一些多聚物/活性化合物制剂则被用于在较长的时间内向大气中均匀地释放一些易挥发的活性化合物(US-P3,318,764)。而另一些多聚物/活性化合物制剂则被用来保护动物免受寄生物感染。做这种用途时,迁移到多聚物表面的活性化合物被动物的外衣机械地涂抹从而布满动物的全身(US-P 3,852,416)。

在用喷雾、喷洒、喷粉等等方式处理植物时,活性化合物以一种适当的制剂尽可能地分布到植物的整个外表面。然后,直接接触到要防治的植物害虫,或者这些化合物穿透植物的保护层并通过植物的维管束而到达作用部位。这些处理方法必然损失掉大量的活性化合物。将活性化合物制剂施用于根部,然后再由根部吸收并通过维管束到达作用部位的处理方法也是一样,即施用在土壤中的活性化合物必需达到充分高的浓度,然后植物才能吸收到足够的活性化合物。

为使所用的活性化合物的量与植物实际上所需要的量尽可能精确地相符,则希望将所需量的活性化合物直接导入植物的维管束。然而,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要保证即使多次使用直接导入法,植物(例如有价值的果树)也不会受到伤害。

本发明涉及:

1、用固态的植物处理剂来处理个体植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活性化合物包含在一种固态载体材料的基质中,并将其导入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2、固态的植物处理剂,在该处理剂中活性化合物是包含在一种固态载体材料的基质中,并将其导入个体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3、生产固态植物处理剂的方法,这种处理剂是被导入个体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中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活性化合物与形成固态载体的基质物质混合起来并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其成形。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种有价值的个体植物,包括用材植物和观赏植物。可提到的用材植物和观赏植物有:草本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灌丛植物和森林植物,如灌木和乔木。

草本植物包括蔬菜类,如蕃茄,辣椒,茄子,黄瓜,甜瓜,卷心菜,土豆和烟草。多年生灌木植物包括茶和咖啡。林木则包括浆果植物和果树,苹果类和坚果类植物,浆果,香蕉,柑桔,棕榈(如油棕树),可可,橄榄,蛇麻草,玫瑰和杜鹃;以及用于造林的乔木,如山毛榉,栎树,云杉和冷杉。

还可进一步提到用于无性繁殖的插条,接枝,块茎,球茎和叶片部分等。

可提及的害虫包括危害植物的昆虫,螨类和线虫,也包括真菌和细菌。

昆虫包括:

等足目,例如潮虫,鼠妇和杨潮虫;

倍足目,例如具斑马陆;

唇足目,例如地蜈蚣和蚰蜒;

综合目,例如无斑蚰蜒;

缨尾目,例如西洋衣鱼;

弹尾目,例如装甲跳虫;

直翅目,例如东方黑蠊,美洲大蠊,马德拉蠊,德国小蠊,蟋蟀,蝼蛄,非洲飞蝗,异黑蝗和沙漠蝗;

革翅目,例如欧洲球螋;

等翅目,例如白蚁;

虱目,例如葡萄根瘤蚜,绵蚜,体虱,血虱和毛虱;

食毛目,例如嚼虱和畜虱;

缨翅目,例如温室纹蓟马和烟蓟马;

异翅目,例如扁盾蝽,中棉红蝽,方背皮蝽,温带臭虫,长红猎蝽和锥猎蝽;

同翅目,例如甘蓝粉虱,木薯粉虱,温室粉虱,棉蚜,甘蓝蚜,茶藨隐瘤蚜,甜菜蚜,鲍氏角蚜,苹棉蚜,梅大尾蚜,麦长管蚜,瘤蚜,忽布疣蚜,禾谷缢管蚜,小叶蝉,双叶叶蝉,黑尾叶蝉,水木坚蚧,乌盔蚧,灰飞虱,褐飞虱,红肾圆盾蚧,常春藤圆盾蚧,粉蚧和木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4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