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制方法和解调方法以及调制装置和解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04490.1 | 申请日: | 199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8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8 |
发明(设计)人: | 井野浩幸;新福吉秀;茶木康行;中川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20/00 | 分类号: | G11B20/00;H03M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铁良,程天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制 方法 解调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关于调制方法和解调方法,以及调制装置和解调装置,该方法和装置适用于例如在存贮媒体上对数据进行数字记录以及从存贮媒体上复制数据。
尤其特别的是,用于本发明的调制代码是一可变长度代码,以m比特为单位的记录数据被转换为以n比特为单位的一个记录代码。
在一磁记录系统中,通常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并且在高频带中恶化。这起因于磁头隙的损耗、磁头与记录媒体之间空隙的损耗、由记录媒体厚度所产生的损耗、旋转变压器中的低频带损耗等等。此外,诸如相邻磁道间的串音噪声,由记录媒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及重写噪声之类的噪声也是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同时,在一光记录系统中,其输出大致与一光截止频率(2NA/λ)成线性地减小,该载止频率取决于光源的波长以及透镜的数值孔径。为了不考虑这些损耗和噪声精确地记录和复制数据,数字信息应该在其调制之后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上,从而它可能与一记录和复制系统兼容,所述系统允许大量信息被稳定地记录。为此目的,根据预定的规则实行数据(记录信号)的信道编码。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是分组编码。分组编码根据予定的编码规则,将一数据序列分为mxi比特的信息组,并将每一数据字转换为nxi个信道比特的一个信道码。当i=1时,该信道码是一个固定长度的代码,但当i大于1并且约束长度r大于1时,该信道码是一个可变长度代码。分组码也被称为(d,k;m,n;r)码,这里,d是0的最小运行数,而k是0的最大运行数。
1989年9月5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No.Heisei01-221919,名称为“Variable Length Code Converting Method”(可变长度代码转换方法)中揭示了分组编码。根据该可变长度代码转换方法,0的运行数在一代码字的开始和最后是受限的,并且选择可均匀译码的代码字。因此,代码具有最小的磁化反转距离(Tmin),它是传统(2,7)RLL代码的距离的1.33倍,是MFM的距离的2倍。
特别是,根据可变长度代码转换方法,最小数据长度m为m=2,最小代码字长度n为n=6,代码字长度数rmax为rmax=4,经过转换之后,连续代码字的一个二进制代码字串的“0”的运行数目被限制为大于等于5而小于等于16(d,k)。这种可变长度代码被用作一个代码字的条件包括:除了在一个代码字之内要满足(d,k)限制的三个条件,从而能准确判定一个代码字的边界并且能均匀一致地对一个代码字进行译码之外,还要满足一个额外要求,即代码字从包含有最多个“1”的代码字中优先分配,从而平均磁化反转距离可以减小。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No.Heisei 01-221920,Heisei01-221921,Heisei 01-221922,Heisei 01-221923以及Heisei01-221925中揭示了类似的分组编码技术,上述所有申请都是在1989年9月5日公开的。
在现有技术文献中所公开的可变长度代码与本发明所采用的可变长度代码相比,其缺点是检波窗口宽度Tw较窄,并且译码时的检波效率较低。
另一种分组编码技术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No.Showa59-160357,公开日为1983年3月3日,名称为“Coding andDecoding Methods for Binary Data(二进制数据的编码和译码方法)”,其中,2位的二进制数据被转换为一个5位的变换码,在使得磁化反转距离的最大值为HDM-3的同时,将检波窗口宽度增大到0.4T,从而允许以高密度来记录和复制数据。
尤其特别的是,根据分组编码技术,与一个时钟信号同步,二进制数据被陆续输出到作为一个10位的串/并行寄存器的并行输出的端口。一个编码器在其输入端接收来自该串/并行寄存器的输出端的数据,根据一个编码算法产生一个5位的变换码,并将其输出到5位的输出端。该5位变换码被输入到一个5位串/并行寄存器,一个变换码串由此被输出到它的一个输出端。
然而,该编码方法并不涉及一个可变长度代码,而是涉及一个固定长度代码,并且采用与本发明中所用的可变长度代码类似的一个代码。然而,产生该代码的算法是很复杂的,因而,其硬件结构也很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4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
- 下一篇:扬声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