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5056.1 申请日: 1993-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29382C 公开(公告)日: 1995-08-02
发明(设计)人: 陈国卿;李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 陈国卿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03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冬虫夏草 人工 栽培 实体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尤其是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

现有的冬虫夏草药材多为天然生成的。在88103453.3号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人工栽培冬虫夏草菌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孢子接种于虫草蝙蝠蛾幼虫上,幼虫体内充满虫草菌而死亡成为僵虫,经2个月后从虫体头部抽出子座,用散射光照射后,子座成熟即为冬虫夏草。该方法培育时间长,产量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以弥补天然冬虫夏草的短缺。

本发明的北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mlitaris(L.)Link,又名蛹草,北虫草,在沈阳市郊区采集的,经人工驯化培育,长出外形与野生北冬虫夏草菌一样的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种,定名为辽宁虫草C868,无性阶段属头孢霉属Cephalosporlum,分生孢子梗和小梗细长,分生孢子无色。该菌种在试管斜面开始生长为白色绒毛状,20-25℃,6-7天长满试管斜面,在弱光下变为桔黄色,气生菌丝发达,菌丝爬壁力强。本菌种已保藏在北京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0193,1993年4月1日登记入册。

本发明人工栽培所得到的北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呈棒形,橙黄或橙红色,成熟时,生长成近圆锥形子囊壳,子囊壳顶部露出表面,呈乳头状突起,每个子囊内有8条线形子囊孢子。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测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成份。其蛋白质含量和V0、VB2、VA、VB、VB3、VB12、菸酸,虫草酸,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均超过天然冬虫夏草(见附表),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是唯一能形成虫草素的种,因此,北冬虫夏草菌的发现及人工栽培的成功,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营养源和药源。

本发明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分离:将野外采集的新鲜北冬早夏草子座经消毒后或采用孢子分离法,接种在菌种培养基上,在20-25℃温度下培养一周,得到纯菌种C868;

b、菌丝接种:将上述菌种接种在经过灭菌的固体或液体子实体培养基上,配制的固体培养基pH值为7.5-8;

c、菌丝培养:菌丝培养阶段,可在黑暗条件下或每天用40瓦日光灯照射1小时,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60-65%,菌丝长满瓶后,松动封口膜或扎针眼通气;

d、子实体培养:在子实体培养阶段要有自然光照射,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80-85%;固体培养15天之后,可长出橙黄或橙红色子实体。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例1,将分离得到的北冬虫夏草菌C868接种于菌种培养基上,在20-25℃温度下培养一周,得到母种菌丝体。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葡萄糖1-2%,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0.001%,琼脂1.7-2%。

例2,在一个500ml罐头瓶中装入30克大米或等量的小米、玉米碴、高粱粒、再加50毫升水,pH值调到7.5-8,(也可加入柞蚕、桑蚕幼虫粉碎物或5毫升鸡蛋清和蛋黄搅拌的蛋液或3%的土豆汁)用聚丙烯薄膜封瓶口,胶圈扎紧,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5公斤/厘米2高压灭菌30分钟,凉后取出,即得到子实体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把例1中的母种菌丝一小块或是液体菌种(按常规法制作)2毫升,接种在上述固体培养基上。放在黑暗室内或每天用40瓦日光灯照1小时,室温20℃,菌丝发好后,放在自然光照下,松动封口膜或扎针眼通气,培养15-20天,便可长出橙黄或橙红色的北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当子实体成熟时即可采收。

例3,取蚕茧(柞蚕或桑蚕茧),剪去茧壳,挑选健康无病活蛹,用75%酒精棉球作表面消毒,每个罐头瓶中放入4-6个蛹,在无菌室内用毛笔沾液体菌种均匀涂抹在蛹体上,聚丙烯薄膜封闭瓶口,胶圈轧紧,放在例2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约经40天,长出子实体,待子实体长成熟后,可带蛹取出,采收或阴干保存。

例4,在各种容量规格的三角瓶中,放入容量1/4数量的液体培养基:玉米麦芽汁或大米麦芽汁均可。如500毫升的三角瓶放入125毫升的麦芽汁,用棉花塞塞瓶口,高压灭菌,方法同例1,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菌丝一小块,静置培养约经50天,可长出子实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北冬虫夏草菌种具有以下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卿,未经陈国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