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纤维强化树脂在金属制高尔夫球头一体成型打击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5176.2 | 申请日: | 1993-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23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晴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丰碳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强化 树脂 金属 高尔夫球 一体 成型 打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头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以纤维强化树脂在金属制高尔夫球头一体成型打击面的制造方法。
现用不锈钢高尔夫球头由于金属硬度不够高,在强力击球后会在打击面留下轻微的凹陷,久而久之打击面将变的不平整而影响控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以碳纤维织布含浸环氧树脂以积层方式在金属球头成形打击面,利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硬度高的特性,提供金属球头更硬的打击面。
惟上述方式制成的球头,其打击面的线沟必须在成型后再以钻石刻刀雕刻上去,如此将破坏纤维组织,在强力击球后,该打击面易受损、剥落,甚至整片掉落。再者其制造过程需要较多的人力,尤其雕刻线沟的成本很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纤维强化树脂在金属制高尔夫球头一体成型打击面的方法,其打击面生产快速同时可节省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纤维强化树脂在金属制高尔夫头一体成型打击面的方法,其制品品质精良,不易受损。
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以纤维强化树脂在金属制高尔夫球头一体成型打击面的方法,该球头具有一颈部,用以供球杆插接固设,自该颈部底端横向延伸一身部,该身部具有一齐平的击球端面,其特征在于:自该击球端面往内凹设一凹槽,该凹槽呈底宽开口窄,周壁形成斜边,在该凹槽中置入定量的碳纤维含浸环氧树脂团料,再置入模具是模压,使团料紧密布满凹槽中,该模具对应球头凹槽开口端面凸设有预定开关的凸肋,该等凸肋模压时嵌入团料,再对模具加热,使团料硬化,开模取出球头,即在其击球端面以复合材料一体成型一打击面,且该打击面是一体成型线沟。
兹举一实施例配合图式说明于后:
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品示意图。
请参阅各图式,本发明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以不锈钢制一金属球头10,该球头10具有一颈部11,用以供球杆插接固设,自该颈部11底端横向延伸一身部12,该身部12具有一齐平的击球端面13,自该端面13往内凹设一凹槽14,该凹槽14呈底宽开口窄,周壁形成斜边15。
步骤二:以碳纤维含浸环氧树脂制成团料20,将定量的团料20置于该凹槽14中,该团料20是以称重定量,通常都设定较凹槽14容积略多的量。
步骤三:将球头10置于一模具30的底模31,再将顶模32闭合,其中该顶模32对应球头10的击球端面13设有一凸部33,该凸部33对应击球端面13的凹槽14位置设有预定数目及形状的凸肋34,合模时顶模32的凸部33压紧球头10的击球端面13,其凸肋34则凸伸入凹槽14中,换言之,嵌入位于凹槽14开口端的团料20中。
步骤四:将上述模具30置于热压机中加压加热,经预定时间,使树脂硬化定型。在加压过程中,团料20受挤压将充满凹槽14,多余的树脂则由合模线流出形成边料。
步骤五:取出模具30,开模取出球头10,该球头10的凹槽14中即以碳纤维强化树脂的复合材料一体成型一打击面层21,且在该打击面层21的表面一体成型线沟22。将该球头10以击球端面13为基准面加以研磨,将多余的边料磨除,再将金属球头10研磨打亮,即得一成品。
需加以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团料20仅略具流动性,因此可对模具施以高压,使团料20被非常紧密的挤压密实,并充满凹槽14,硬化后其硬度极高,且该打击面层21形成楔形嵌片,嵌设在金属球头10中,与其斜边15形成卡掣,无脱落之虞,其结合非常稳固。又由于不锈钢较碳纤维复合材料耐磨,因此以击球端面为基准面加以研磨,无虞因过度研磨造成球头损伤,甚易加工处理,可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为进一步增进产品品质,可在步骤二之后,在团料上被覆一复合材料编织布,该织布可采用碳纤维织布,或是碳纤维与不锈钢纤维编织布,或是碳纤维与陶瓷纤维编织布,或是不锈钢纤维编织布,经合模挤压后,该团料的树脂及部分纤维丝将渗入织布的织缝中,该织布受团料反压贴合凸肋表面,以加热硬化后,取出球头,即在前述打击面层的表面以上揭织布一体成型线沟,该织布可进一步强化打击面层结构,并增进其耐磨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丰碳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丰碳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肠内水囊式热按摩仪
- 下一篇:虫草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