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斑马条的连接方法和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3107738.9 | 申请日: | 199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9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05 |
发明(设计)人: | O·厄德马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赖泽诺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0 | 分类号: | G09F3/00;G09F9/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增勇,王忠忠 |
地址: | 瑞典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斑马 连接 方法 结构 | ||
1.一种有关标价装置(1)的连接方法,该装置包括LCD(30)以及具有控制电路和以太阳能电池形式的能源的印刷电路板(20),该方法用于利用称为斑马纹接触条(15)形式的导电橡胶的连接装置,使所述薄型LCD(30)与在下面的所述印刷电路板(2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由塑料制成其前包边(12a、12b)在制造时被偏压的挤压外壳(10),使所述斑马纹接触条(15)在所述LCD(3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20)之间沿与导电橡胶区交叉的方向受压缩,
所述外壳的至少纵向平行的外包边(12a、12b)在设计和材料上是受偏压的,因而对中于顺着所述LCD(3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20)对应边缘的斑马纹接触条(15)中央的前内包边对构成所述LCD前侧的玻璃(33)施加杠杆作用力,从而使所述斑马纹接触条(15)的导电橡胶至少受到15%的压缩,印刷线路板(20)具有接线端区(21、22),用以在所述LCD和在下面的印刷电路板之间传送信号。
2.依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外壳(10)至少沿其纵向边缘设有凹槽(14a、14b)以接纳增强塑料或金属板件。
3.依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外壳(10)的纵向平行的外包边(12a、12b)被加工有内缝,构成供商品信息的标签在朝向标价装置中央的一部分外包零件的下面插入用的细槽(13a,13b)。
4.依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包边(12a、12b)的偏压力是通过外包边(12a、12b)在挤压时获得朝向所述外壳(10)后侧的稍稍向内倾斜的方向来实现的。
5.依照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D的前玻璃(33)上具有供所述LCD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区,所述前玻璃(33)做成比后玻璃(32)稍宽,因而沿着所述后玻璃(32)的上和/或下边缘获得所述斑马纹接触条(15)的对准和支撑边缘。
6.一种标价装置(1)的结构,该装置包括LCD(30)以及具有控制电路和以太阳能电池形式的能源的印刷电路板(20),所述薄型LCD(30)是用称为斑马纹接触条(15)形式的导电橡胶的连接装置,连接在下面的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由塑料制的在制造时经过挤压而具有向内偏压力的挤压外壳(10)的纵向外包边(12a、12b),使得位于所述LCD(3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的所述斑马纹接触条(15)沿导电橡胶区的纵向受到压缩,
所述外壳的至少纵向平行的外包边(12a、12b)在设计和材料方面被安排为受偏压的,以致对中于沿着所述LCD(3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20)对应边缘的斑马纹接触条(15)中央的前内包边对构成所述LCD前侧的玻璃(33)施以杠杆作用力,因此这些包边给予所述斑马纹接触条(15)的导电橡胶至少15%的压缩,印刷线路板(20)包括接线端区(21、22),以在所述LCD和下面的印刷电路板之间传送信号。
7.依照权利要求6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外壳(10)至少沿其纵向边缘设置有凹槽(14a、14b),以供接纳加固塑料或金属板件。
8.依照权利要求7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外壳(10)的纵向平行外包边(12a、12b)设置有内缝,以产生提供商品信息的标签在朝向标价装置中央的一部分外包零件下面插入用的细槽(13a,13b)。
9.依照权利要求8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边(12a、12b)在挤压时是稍稍向内倾斜地朝向所述外壳(10)的后侧。
10.依照6至9任一权利要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CD的前玻璃(33)具有供所述LCD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区,并做成比后玻璃(32)稍宽些,因而沿着所述后玻璃(32)的上和/或下边缘获得所述斑纹接触条(15)的对准和支撑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赖泽诺登有限公司,未经普赖泽诺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77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透氧气的聚合物薄膜
- 下一篇:酸变性淀粉纯干法生产工艺